
▲何朝宗款《观音》 私人收藏
2010年春拍中国书画可谓一枝独秀,取得了辉煌战绩。而受其挤压,瓷器不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高价排名均进一步下滑,在2010年春中国艺求品成交价前100名中仅仅入围713席。充其原因,关键就在于这几年瓷器拍卖的种类单一,始终围绕着元明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康雍乾三代的官窑瓷器打转,缺少新的增长点。寻找新支点已经成为瓷器市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翻开中国不到二十年的艺术品拍卖史,我们不难发现主流一直都是官窑瓷器,民窑往往连配角也算不上,顶多就是当当过场的“群众演员”。难道民窑中就没有精品了?当然不是。在故宫博物院中陈列的宫廷瓷器中除了官窑,还有不少被选为贡品瓷的民窑瓷器,其中又以德化瓷最为突出。

(“德化瓷目前的价格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在三五年之内,德化瓷的市场价肯定会出现一次大的飞跃,出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级的作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德化古陶瓷收藏家陈明良说。)
主攻外销的德化瓷,并不为国内的收藏界所熟悉,但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德化瓷早在十七八世纪就以其优良的质地和栩栩如生的雕塑,深受欧洲贵族的喜爱并作为家族收藏一直传承至今。在佳士得、苏富比举办的重量级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上,几乎每次都有德化瓷现身,并引来中、日、韩、英、法以及东南亚买家的争相竞拍。他们看中的就是德化瓷潜藏的巨大收藏价值。
首先,德化瓷的原料非常稀有。每件艺术品(书画除外),其材质的好坏和稀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艺术等级和收藏价值。高纯度、富含玻璃质的戴云山脉瓷土是德化瓷白净、透光的主要原因,而千百年的不断开发已经使这样优质的瓷土日渐稀有。如今德化瓷的原料一一高岭土的存量近年来一直在减少、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普通高岭士的价格前几年仅为300-500元/吨,日前已涨到2000元/吨。而德化瓷塑所需的优质高岭土价格更不止如此。据苏清河大师介绍:“好的高岭土需要添加配方,有些矿物质需要到各地去买,价格自然也就高了,现在最好的材料,一吨都要3000元了。”
其次,德化瓷的工艺非常独特。工艺一直是决定瓷器未来升值空间的关键点之一。德化瓷自古就以“薄如纸、细如丝、润如玉、声如磐、明如镜”著称。当地工艺师将雕塑与瓷艺结合,创造性地制作出了世界顶尖的人物瓷塑。其中以佛教人物居多,如观音、达摩、如来、弥勒、罗汉之类,还有民间信仰的诸神图福德正神、文昌帝君、关帝等,此外还有李白等历史人物。他们或坐、或立、或卧,形态迥异,但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是“瓷圣”何朝宗所作的佛像雕塑,不仅整体、局部乃至手足都比例协调、准确,骨髂肌肤匀称大方,还能以化繁为简,以衣褶纹理的层次和深浅变化展现人物举手投足的动静形态和内在的气韵,是举世公认的白瓷珍品,被许多博物馆争相收藏。此外,德化窑还是中国古代制瓷中心里罕有的标记陶工姓名的窑口。这些印于瓷塑上的印章一般雕刻工艺都很精细,笔划深刻,章法规范,有阴阳文对章、葫芦形阳文等多种款式,与明清篆刻大师的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是德化瓷塑艺术魅力的又一体现。

▲《坐荷花观音》 作者:苏清河
这两年德化瓷在收藏市场上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2001年11月打捞自“泰兴号”沉船的德化青花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在世界拍卖史上创下了空前的纪录。2005年12月在上海博海的拍卖会上明成化的一个德化窑双耳香炉再次以187万的高价引得世人关注。2006年春拍上海敬华推出了一件清末民初名家许云麟的德化窑骑狮观音,成交价为33万元;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尊清代德化白窑如来佛立像也拍出了96万的高价。同年,深圳第四届文博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帅作品拍卖专场上已故大师许兴泰的“渡海观音”拍出了60万元,09年在“中国瓷都德化窑陶瓷名家名作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的“11吋坐莲花观音”拍得了45万元。今年一尊18世纪的德化窑观音立像在北京华辰春拍上创出了78.4万的好成绩。而在刚结束不久的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品精品博览交易会的专场拍卖会上,许兴泰的生前代表作之一《渡海观音》更是以260万元创下了今年德化瓷的最高纪录!此外在国外的收藏市场中,德化瓷也一直非常活跃,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常客,往往有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就会有德化瓷亮相,追捧者也很多,尤其是日本、欧洲的藏家甚至为它转场世界各地的拍卖行,只要明代的德化瓷塑一露面,立刻出高价抢拍。这些国际藏家的介入,无疑使德化瓷的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但冷静分析,与现在景德镇瓷器动辄上亿元的行情相比,元、明、清三代均被列为皇室贡品瓷的德化瓷的收藏价值仍有非常大的上涨空间。目前收藏市场上藏家们对德化瓷的认知度还不够高,拍卖行对德化瓷的鉴定也不专业,很多名家真品都因此低价流出。比如今年中国嘉德的周末拍卖会上,曾经拍卖过一件民国时期的德化牧牛童子瓷雕,成交价仅为550元。这就为初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如果有专家的协助,藏友们很可能在国内外的拍卖行以低价寻到德化瓷精品,开始建仓积累。据拍卖行统计,目前德化瓷每年的增幅都在百分之二三十,绝对是一支难得的潜力股。
“德化瓷目前的价格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在三五年之内,德化瓷的市场价肯定会出现一次大的飞跃,出现下万元甚至上亿元级的作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德化古陶瓷收藏家陈明良对于德化瓷的收藏前景充满了自信。德化瓷,作为收藏新秀,值得大家关注!
相关链接:德化古瓷的鉴别特征
一看胎质。德化古瓷的胎质细腻坚致,无论明、清,无论胎体厚、薄,迎光照视下均可达到“壁薄足厚、壁透足黑,胎厚也透光”的效果。但由于瓷土本身是人工淘洗,再精细,在放大镜下也能看到微小颗粒。而现代淘洗使用机器研磨,瓷土细腻,呈粉末状,所以,如果遇到胎质过分精细者,要慎重。此外,德化古瓷常在釉干后由外面修去胎骨(全修全脱,半修半脱),然后于外层上釉装饰,以追求胎釉合一的完美境界。
二看釉色。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水系独具特色的乳白釉,有“猪油白”、“象牙白”“弦儿红”等多种釉色。到了清代至民国初期,固原料配比发生变化,釉色在白中微闪青色,但仍然是光润明亮的。现代仿品的釉色常作乳黄或米黄,且滋润度较差,没有玉质感,容易鉴别。
三看雕塑手法。在明清时代,德化瓷塑都是采用模制,其模一般分为头部、身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各部分又分成前后两个片块,分别雕塑后再合模灌浆,因而烧成的瓷塑通常都是内底透空,其连接处还会留有挤压瓷泥调整的痕迹。如发现内里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后又开小孔者,必定是采用现代注浆工艺成形的仿品。而且由于古代制模多数是用粘土,无法达到现代石膏模具的精细,还需要艺人手工去雕塑细节。因而明代的瓷塑常会在内里留有手捺的痕迹。而清代以后的瓷器还可见到刀具推挤的条痕。当然,仿品也有为掩盖注浆之痕,在内留下涂泥的痕迹,但这样造成的胎体会过于厚重,不像真品厚薄适中,内空适体。
四看印鉴。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郝有一定的制式,可作为鉴伪的依据之一。但必须注意一点:由于古时烧瓷的温度不好控制,瓷胎烧成后常会出现一些形变,或显得模糊不清,若遇印鉴冗全一样且十分清晰者,也须小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