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面貌
潮州拥有“中国瓷都”、“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卫生陶瓷重镇”(潮安县古巷镇)等国家级名片。
潮州是近10年来中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陶瓷产区。目前产业布局已经从原来的枫溪区辐射到潮安县、湘桥区、饶平县等众多县乡(街道)。
潮州陶瓷产业的特点:一是企业以外向型为主导,枫溪陶瓷是最早走出国门的陶瓷之一;二是陶瓷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目前潮州陶瓷企业有95%以上是民营企业;三是产品以工艺瓷、日用瓷、卫生洁具和工业陶瓷为主,门类齐全。
陶瓷是潮州市主导产业。目前,潮州市注册的陶瓷企业有5000多家,加上个体户、手工作坊和配套企业总数10000多家左右,从业人员40万人,是国内陶瓷企业最多、最集中的产区。作为特色产业的陶瓷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陶瓷产品年产销超过300亿元,出口8亿多美元,是目前全国最大陶瓷出口产区。
(二)卫生陶瓷基本情况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潮州开始由日用、工艺瓷向卫生瓷演变。2000年前后是转型的初级阶段,是产业的原始积累期。2002年潮州卫生陶瓷崛起,几乎是家家户户开陶瓷厂,以家庭作坊为主体。目前有执照的企业就有1000多家。其中,较具规模的企业将近600家,年产量接近4000多万件。潮州卫浴生产总量占据全国卫浴行业总量的60%。
潮洲卫浴以外销为主。国内惠达洁具等大品牌的产品等多销往美国、欧洲,潮州的产品则销往中东、南美市场居多,外销量高达80%。
(三)卫生陶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族化﹢作坊式”生产管理模式制约发展:上世纪90年代,潮州的卫生陶瓷生产处在“作坊式、家族式、夫妻店、父子兵”的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处在这一阶段,经营管理模式亟待升级。
2、潮州卫生陶瓷以0EM生产及外销为主: 0EM生产方式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赚取的是微薄的利润。外销模式受制于国外市场需求和汇率变化。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潮州卫浴成为损失较大的地区。这与佛山、南安等地内销型的知名卫浴品牌逆势上扬形成鲜明的对比。
3、转型国内市场,但营销人才匮乏:潮州目前很多陶瓷企业的老板都是由上世纪80年代国营陶瓷厂的技术工人转化而来,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大多凭借经验来管理。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低价批发等传统销售模式难以为继。但潮州人擅长做生产,营销不是他们的专长。所以每年都从佛山挖来产品营销、品牌策划人才。但常常是有钱都招不到人,有些企业甚至因为招不到人才而倒闭。在这种情况下,厂家之间相互“挖脚”的现象非常严重。人才市场的规范化,是影响到潮州卫浴发展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4、专业市场和展会经济发育不足:由于潮州卫浴以出口为主,因此“广交会”成为潮州企业对外展示产品和形象的重要窗口,政府一直没有在本地打造自己的专业会展。因为早期内销比例小,潮州产区的专业市场建设也滞后,企业一般是在工业区自己的厂房外设立营销中心,这对目前正在转型做国内市场的企业是个严重的制约。
5、区域品牌羸弱导致产品的议价能力低:潮州陶瓷的区域品牌形象一直是企业心头之痛,很多企业不敢说自己的品牌是潮州的,而往往“漂洋过海”注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品牌,至少也要注册个佛山、上海、香港的品牌。对经销商而言,面对消费者都不敢说产品是潮州制造的。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60%的卫生洁具产品出自潮州,但品牌、公司名绝大多数不是本地的。
由于区域品牌没做起来,潮州产品很难卖高价。同样档次的产品,售价和出厂价比佛山同类产品要低40%。产品议价能力差,企业盈利能力弱,造成没办法进行品牌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6、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够:在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担负着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销售模式建立、制订行业标准、区域品牌塑造等重任。尽管潮州卫生陶瓷已经培育出恒洁、澳丽泰、欧美尔、梦佳、法恩斯、建厦、金厦等知名企业,但整体上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潮州目前还没有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
7、品牌宣传平台等产业配套服务发展滞后:目前潮州有超过30多份与卫浴有关的报刊、杂志在发行,但多以佛山的媒体为主,直属当地政府或协会的陶瓷卫浴专业刊物一直是空白。潮州陶瓷产业还缺乏专业院校、科研机构、产品检测、印刷包装、展会经济等服务。金融机构乃至休闲娱乐设施等都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