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雁南承认,众多新进场的买家,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股市、楼市扑朔迷离的背景下,不少投资人认为,投资艺术品如投资股票一样,先入市先受益,又比投资股票风险小、升值快、格调高。正如一位艺术品投资者所言:“做这买卖很轻松,没压力,欣赏第一,买卖第二,受人尊重,还引起不少人的羡慕。”
从前几年爆炒中国瓷器到当代油画,现在腰包鼓起来的中国富豪开始意识到中国书画被严重低估,于是从古代到近现代书画价格全面上扬,黄庭坚、王羲之的书法,张大千、李可染的国画今年相继创出过亿价格。12月10日的瀚海秋拍上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以1.7136亿元成交,让愈走愈高的中国书画价格轻松越过一亿五,直逼两亿。
除字画、邮品、珠宝、古董等外,国酒、红酒、腕表等也于今年首度进入高端拍卖市场,一度炒作过热跌入低谷的普洱茶也卷土重来。不禁又有人疑问:这究竟是买家的理性选择,还是游资在“炒作”?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市场的心电图不准确,卖得高的,不见得作品是好的。很多是炒作出来的。可他到去世也没能改变市场疯狂的事实,而他本人的作品也在他去世后翻了好几番。有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拍卖市场连连“破亿”值得警惕,一个又一个的天价背后,是资本的炒作,也是崩溃的前兆。
一直在中国艺术市场第一线的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沈其斌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几乎全民都在用金融化思维方式在理解艺术品,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对接环节却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同股票一样,是长期持有还是短线操作,反映了“投资”和“投机”的不同心理。然而,艺术品拍卖不同于金融衍生品,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参与者对市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认知。在民间资本疯狂进入的表象下,“买的人不懂,懂的人没钱”现状并没有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