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开幕之前,火炬接力已成为国内外万众瞩目的焦点。因此李宁决定,申请火炬接力的承办权。最初,亚运会火炬接力处对买断火炬接力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这对于刚刚成立的健力宝服装公司来说显然是个天文数字。
但李宁绝不会轻易放弃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此时,他显露出了公关能力——调动自己在国家体委的老关系,并用一种爱国情绪感染了工作处的领导,经过一番谈判,李宁如愿以偿,而赞助费则降至250万元人民币。
于是,亿万观众就从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幕: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运动服,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中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在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从圣火采集到火炬传递到天安门,通过电视转播,观众们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穿的都是国产的“李宁”牌服装。
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李宁”也一下成为著名品牌。亚运会结束以后,“李宁”很快就在中国风行。而仅在亚运会闭幕的当月,“李宁”就收到了价值1500万元的订货单。
这次成功让李宁意识到营销策划的重要性,此次赞助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公司实力,更激发了李宁进取的信心。之后,每逢国内外的重大赛事,几乎都能看到“李宁”的身影。
1993年,在第七届全运会上,“李宁”不仅成为七运圣火采集和传递活动的专用装备,更有十几家代表团选用“李宁”产品作为七运会代表团专用产品。
1994年,对于李宁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他将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集团母体中脱离出来,并更名为李宁体育产业公司,由他本人掌控企业产权。虽然此前李宁品牌就已叫响全国,但至此,李宁公司才开始真正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同年,第12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举行。“李宁”获得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亚运装备的独家赞助权,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包括礼服、运动服和各类箱包在内的全套装备。此前,还没有哪家体育运动厂商享受过如此待遇。
二次创业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李宁”更创下了6.7亿元的销售收入历史纪录。
此时的李宁,兴奋不已,他随即为李宁公司制定了“1998年达到10个亿,2000年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然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宁”的销售收入就一直徘徊在7亿元左右,市场份额也开始逐年下降。
实际上,一直采取家族经营模式的“李宁”早已积累了多方面问题,只是在公司快速成长的初期,所有问题都被遮蔽在风光的销售业绩之下,而当市场出现大动荡时,种种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就是公司结构问题。由于在公司的几个重要部门中,都有李宁及公司其他高管的亲戚任职,时间久了,开始出现小派别。 随着公司规模的日渐壮大,家族式企业的弊病开始显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再顺畅,进而影响到公司业绩。
其次,“李宁”也犯了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即盲目多元化。当年,“李宁”曾提出一个口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离不开李宁牌。”在市场上出现了李宁牌健身器械后,李宁牌西服、衬衫、皮衣、文具甚至化妆品……战线过长,令“李宁”无法多头兼顾,造成公司利润下滑,还影响了李宁的品牌形象。此外,缺乏创新设计能力、分销不力、资金不足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令“李宁”一步步开始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