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仕女灯笼罐
清末至民国年间的唐山细瓷,因采用的是当地钙质较高的陡河古道淤积土为主的“高岭土”,故瓷胎偏灰,瓷质粗松,又因胎釉结合不够紧密,虽仅百年左右,但多数开片,器物底部釉面也不够平整,多呈现色泽不一的特点。因启新瓷厂较其他瓷厂开业稍早,启新瓷厂又是由细绵土(洋灰、水泥)厂扩建而成,那些特点便统统划归在清末至民国时的唐山瓷身上,称其为“洋灰瓷”。
这件桃花仕女灯笼罐背有题诗,诗款注“壬申年冬月德顺局生产”,德顺局是唐山民国年间的陶瓷贸易机构。这只灯笼罐胎还算洁白,也没有开片,画面的色彩搭配极为和谐,特别是黄釉的淡雅、红衫、绿树、褐石、粉桃的配比以及仕女们雅稚的开脸,是民国年间不可多得的完美画面,也是这一时期瓷器的精品佳作。
我因爱其画面,特别是那一块鹅黄,若光焰穿入肺腑。抱回家中,又见其明确纪年及德顺局字样,虽仅一单罐,亦视为双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