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正用清洗海绵擦拭陶瓷陶坯
近日,海城陶瓷工艺被市政府批准成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海城陶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今,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对海城陶瓷有这样的评价:“那是海城的一大特色!”从1922年成立第一家企业,到解放后五个陶瓷厂并起,再到上世纪80年代日用瓷产品全部出口、在国内陶瓷市场覆盖率达到95%,海城成为国内陶瓷八大主产区之一,海城陶瓷历经辉煌。然而,由于原材料减少及其他客观原因,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五个陶瓷厂相继解体宣告了海城陶瓷的落寞。
如今,沉寂十余年的海城陶瓷工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个名叫韩宇的人不无关系,他是该工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记者见到韩宇时,他还在那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研制陶器:一个靠在墙面上的陈列柜,一张床,一个窑,一地未完成的陶艺胚。这些年,韩宇就是这样坚持研究发展海城陶瓷工艺的。韩宇的父亲曾是海城陶瓷四厂的技术科科长兼美术师,他从小就对陶瓷有着莫名的亲切感。1980年,18岁的韩宇也进了陶瓷厂,凭着天分,韩宇在产品设计车间里一干就是17年,直到1997年下岗。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韩宇换了好多工作,可始终对制陶不死心。韩宇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叫邢良坤的大连人,虽然是钳工出身,但竟然在陶瓷工艺上获得二十几项国际发明专利,一百多个国家的博物馆收藏其作品,而且邢良坤“撂下狠话”:谁能搞出我这东西,我的家产全都给他!这个在韩宇眼中“挺傲”的人形容自己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激起了韩宇的觉醒,“一个门外汉都成为了行业内的大师,我怎能轻易放弃!”
从那之后,韩宇下定决心,潜心专研。从原料选择到烧制加工为成品,他对近20道工序进行仔细研究,就连现在的炉窑都是经过四次重建才成功的。韩宇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工艺制作难度大,突破传统工艺,产品造型有创意。因此,在传承海城陶艺的基础上,韩宇进行了大胆创新。针对以往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韩宇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潮胚体粘接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干胚粘结。在陶艺品造型上,韩宇研制出了转心球、吊球等制作技术。韩宇最得意的是研究出了制作五层转球技术,“五个大小不一的圆球,由小到大套在一起,每个小球都能独立转动,又组成了一个环环相套的大球。”韩宇还有一个得意作品就是“八宝玲珑葫芦”,2010年春节后,韩宇把这个“八宝玲珑葫芦”拿给邢良坤看,邢良坤连连赞叹,爱不释手。
最近,韩宇又研制出了几个新作品,韩宇说,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收很多徒弟,把海城陶瓷工艺永久地传承发扬下去。记者 徐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