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建设加强保护推广
近年来,我县继续通过引导企业加强陶瓷版权保护,强化市场监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和有效的行业自律、自我保护、监督约束和调解查处机制,使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得到激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2010年5月18日,在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七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和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中,我县共有11家陶瓷企业参加展销,20位陶瓷工艺美术师的200多件作品参展,获版权创意精品评选3金、6银、10铜的好成绩,其中8件作品参加版权(创意)产业精品拍卖,拍卖成交价创历史新高。
2010年11月21日,我县联合省工艺美术学会、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福建省“文明交通杯”艺术陶瓷版权创意大赛,进一步弘扬我县的陶瓷文化,提高版权保护意识,提升我县陶瓷企业在全省社会公益活动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年10月12日,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有关专家来我县调研陶瓷产业版权保护发展状况,给予高度评价。
一年来,我县又有闽通瓷业有限公司、金丰美术陶瓷厂、大龙窑工艺品有限公司、中国白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获准使用《德化白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另有23企业产品通过地理标志产品检验。同时,还有11家企业11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备案,获得采标证书,批准使用采标标志。
创意产业迅速步入正轨
近日,我县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已被省发改委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海峡西岸十大创意产业园区之一;继儒苑礼瓷之后,三德陶瓷有限公司和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有限公司获省文化厅第五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目前,我县已跟台北市都市环境研究学会签定了关于委托制定并辅导推动实施《德化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议,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通过对德化陶瓷产业、文化元素及旅游观光资源整合,把德化建设成为陶瓷文化资源丰富、设施完善、氛围浓厚,创意人才荟萃、活动频繁、信息集中、产业发达的陶瓷研发和生产基地。以此引导德化陶瓷产业从传统制造型逐步向文化创意产业型发展,促进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德化陶瓷产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我县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已被省发改委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海峡西岸十大创意产业园区之一,三德陶瓷有限公司和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有限公司获省文化厅第五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我县积极做好旅游和陶瓷文化的有机整合,提高陶瓷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先后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品牌泉州香江行”系列活动、2010年(重庆)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10年中国(义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第六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泉州文化旅游节等旅游推介活动,组织做好2010年(厦门)“中国瓷都·戴云之旅”德化旅游专场推介会、“第二届旅游形象小姐大赛”等活动,展示德化旅游风采。铭思艺陶瓷文化城和“德化古玩城”隆重开业,顺美集团、三德陶瓷有限公司、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等三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搭建陶瓷与旅游相互融合促进的平台,促使“中国瓷都·戴云之旅”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今年五月,我县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称号,戴云山被评为“发现海西之美·十佳景点”之一。
我县大力拓展陶瓷运用市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产品的创新研发设计,成功研发出“琴棋书画”、“百狮献瑞”、玉兔、天鹅、老虎、鸳鸯、金鱼等艺术个性酒瓶108款,先后开发了阿里山茶、梨山茶系列以及观音茶、武夷岩茶、普洱茶等陶瓷艺术茶具,与广东中山正夫人电器等厂家探索陶瓷与电器等完美结合,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我县加大文化投入。成立陶瓷教育研究会,依托屈斗宫古窑址、德化陶瓷博物馆建立校外陶瓷实践基地,编印陶瓷文化校本教材,开设瓷艺课程,把陶瓷传统技艺引入课堂,普及和推广陶瓷文化教育。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德化瓷烧制技艺传习中心”列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传习中心)建设项目”,为有效开展艺术传承奠定基础。邀请名家创作一批反映陶瓷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影视剧本、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筹拍电视剧《瓷魂》,积极申报发行“德化窑陶瓷邮票”,提高德化和德化瓷的知名度。邀请国内收藏界文化名人马未都举办“盛世收藏”的讲座,吸引了数百名热爱收藏的人士参与。向社会各界征集价值300多万元的古陶瓷充实馆藏文物。增强陶瓷历史名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