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何朝宗”款观音立像 福建省博物馆藏

明“何朝宗”款瓷塑观音坐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何朝宗,福建德化县城东隆泰后所人。其先祖何坤源,号德举,明洪武二年(1369年)任江西建昌府卫军,洪武十七年奉命拔军到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屯垦。何朝宗早年随父亲游艺于山村民间,以雕塑寺庙佛像为业。何朝宗所塑观音生动传神,有人作诗赞曰:“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人们把他所塑观音称为“何来观音”,久而久之,“何来”成为何朝宗的雅号。
明代在文化领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陶瓷艺术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代的德化瓷典雅、质朴、清淡、含蓄,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美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精、简、原、雅。
何朝宗把宗教文化与瓷塑艺术形式结合得非常完美,充分体现出他对传统德化瓷塑艺术的创造性的历史贡献。
何朝宗瓷塑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外表形式,而是着重于表现其神采神韵。他独创“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注重表现形体的起伏节奏感,增加瓷塑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独特的处理手法与主题和谐统一,更显生动独特。他的宗教题材瓷塑作品囊括儒、道、释三教,人物形象没有那种正襟危坐礼仪束缚下的沉闷压抑感,而是体现出一种自然、淡泊、空灵的宗教艺术情趣,反映出创作者心灵深处始终坚守与保持理想人格形态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