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艺术品市场大热,民间收藏兴起,鉴宝类栏目也风起云涌。
自江苏卫视2002年在全国最早推出《家有宝物》之后,算上央视《鉴宝》、北京卫视《天下收藏》、湖南卫视《艺术玩家》,最多时全国鉴宝栏目多达50个。
最近,电视鉴宝类栏目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起因是央视《寻宝》栏目专家毛晓沪被指知假售假。此前,江苏有一个盗墓贼被抓后坦言,是看了鉴宝类节目才下定了盗墓的决心。
鉴宝类栏目究竟怎么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此类节目黑幕重重。
鉴宝专家:演技是第一要务
记者20日调查了解到,不少电视鉴宝类栏目组挑选专家一般只有两条标准,其一要能说会演,其二要有一定知名度。上海瓷器鉴定专家高阿申几年前曾是央视《鉴宝》、湖南卫视《艺术玩家》等鉴宝栏目的特聘专家,但最后他毅然选择了离开。
“怪就怪我不敢大胆说。”在接受采访时,高阿申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就说一只明代瓷瓶吧,究竟是明嘉靖还是明万历的东西,我认为还需要商榷,但有专家就直接敢说是嘉靖,因为嘉靖比万历要早。还有就是估价上我比较保守,几千块的东西我不说上万,但有专家敢开口就三万五万。”最终高阿申离开,敢说者留下。
有人笑称,现在很多鉴宝节目的专家都是“演技派”,鉴起宝来怎么说得让人振奋就怎么说。但“演技派”未必就是“学术派”。高阿申对记者透露,现在很多栏目制片人自己并不懂鉴宝,他们选择专家也只能以“出了几本书”“具有何种头衔”为标准。
鉴宝栏目:专家和藏家勾结
“演技派”专家注重节目视听效果,鉴起宝来却格外粗糙,于是难免经常“打眼”。此方面最著名的是在一档鉴宝类栏目中,专家曾将署名“吴作人”的一幅《牧牛图》鉴定为真迹,并给出高达25万元的估价。结果吴作人妻子、著名书画家萧淑芳直接出面,指出此幅《牧牛图》是赝品。
高阿申有时也会关注鉴宝类栏目,他发现专家的“打眼率”还是很高的。有一次他就看到专家将一只高古青瓷瓶鉴定为真,并称此瓶为“国宝级”,“其实单看青瓷瓶的淌釉,就会发现并不古朴,倒颇有现代气息。”
据记者所了解的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有一些鉴宝栏目的专家已和送宝观众(可能原本就是托儿)进行勾结,将赝品说成真迹,再通过电视平台,将这种作假效果放大,以蒙骗看重电视公信力的藏家。
据上海《青年报》
鉴定专家分类
目前在国内,做鉴定的专家分为好几类,由于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
大体分为一般专家、省级专家和国家级专家;也有分为专家、专家的弟子和实习生,还有分为市场实战的专家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而且,各家鉴定中心对一般专家的理解不同,有的将一般专家理解为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有的理解为实战派的专家,有的理解为是中心指派的专家;因为如果持宝人指定某专家鉴定,还需要交纳价格不菲的点名费。
目前鉴定界最纠缠不清的就是实战型和研究型专家之争,到底谁的眼力和鉴别力更胜一筹?难有定论,只能根据持宝者自己的喜好去做判断。
津网
鉴宝嘉宾毛晓沪否认卖赝品
晨报讯(记者 吴影)据《新京报》6月8日报道,北京刘先生起诉央视《寻宝》节目鉴宝嘉宾毛晓沪。
刘先生诉称,2004年3月,他花387万元从毛的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1只。刘先生说,2005年8月,他聘请5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鉴定此碗。专家称毛晓沪曾带两只这种汝窑瓷钵给他们看,被当场指出是假货,并指出瓷钵的主人和造假者就是毛晓沪。2008年6月,刘先生再次找国家级专家对该碗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该碗系赝品。毛晓沪于2008年8月被警方拘留,15天后被取保候审。刘先生称,现在警方还没侦结此案,自己只有向法院起诉。丰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毛晓沪,1951年生人,被称为古陶瓷界实战派鉴定家。曾担任央视《寻宝》、《艺术品投资》以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
毛晓沪6月9日在博客上对被诉一事发表了声明。
毛晓沪称状告自己的刘先生,自己从来都不认识,更没有收到过他的387万元货款。而自己从未仿制过汝窑碗,更没有卖过仿品。毛晓沪称指控自己可以但要拿出证据来,否则自己可以起诉他诽谤。
在声明中毛晓沪透露,自己从小在故宫长大,太了解某些故宫专家了,“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就把毛晓沪的仿品当真品收藏了,当我把真相告诉他们后,从此他们就得了‘恐毛症’,如果他们听说东西来自毛晓沪,就再也不会承认是真品了。”
对于这场诉讼,毛晓沪说:“此事已不是一件普通的民事诉讼案,是体制内专家与体制外专家的一场博弈,我已做好捍卫真相的准备。”
有观众看鉴宝节目学盗墓
南京宁西村地理位置很偏僻,村民大多靠种茶为生。
今年4月,派出所民警在走访时,有村民反映了一个蹊跷的情况。“最近,我们的茶叶地被人挖了很多大坑,不会有人来偷我们茶树吧?”
民警发现,在这些坑洞旁边的土里有一些散落的瓷器碎片,在一些深坑内部还有青砖露出。“当时我们分析,这里可能有古墓,那些人可能是盗墓贼。”办案民警介绍说。
派出所联系了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勘察。专家经勘察认定,茶园地下应该是一个东汉末年的家族墓葬群,这些大坑很有可能就是盗墓贼新挖的盗洞,从现场看,盗墓贼应该还没有得手。
最终,经民警蹲守,7个盗墓贼,民警抓了5个。经审查,这伙盗墓贼都是邻居,以潘某为首,他们长期流窜江宁、宝应、句容等地盗墓,曾盗掘过多个古墓葬。挖到过一些铜镜、瓷瓶、陶罐等物,都以很低的价格出手了。
据潘某交代,他平时在家务农,盗墓是他的“副业”。平日潘某喜欢看央视的鉴宝节目,觉得古董很值钱,就跟几个朋友提出一起去挖古墓“发财”。其余几人都想着能一夜暴富,都同意了。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是潘某“自学成才”,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风水之术,对土色的辨认也有了些许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