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锆陶瓷首饰和自生釉骨瓷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
“双为杯具有辐射远红外线、抗菌、活化水、净化水、溶出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释放负离子等多种健康功能。”6月18日,中国白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在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参加市级对接项目签约仪式,瓷艺大师陈仁海介绍道。
据悉,今年“6·18”德化县参加市级签约的还有双旗山矿业的含金物料(金精矿、氰化尾渣)清洁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和万旗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晶须碳酸钙产业化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1.84亿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865亿元。
近年来,德化县以科技为抓手,充分利用“6·18”平台,借智引智,为项目寻求对接,促成产业与科技“联姻”,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
科企联姻结硕果
不含任何添加剂,不伤皮肤,抗氧化耐腐蚀,色彩瑰丽,圆润鲜艳,永不变色,佩戴在身舒凉如玉,同时绝缘抗菌,能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这是福杰陶瓷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氧化锆陶瓷首饰。
今年“6·18”,氧化锆陶瓷首饰以及第五瓷厂成功研发的自生釉骨瓷这2个往届成功对接转化实施、技术含量高、有创新特色、产品互动性较强的项目成果参加了泉州馆的统一展示,先进的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意相结合,成为展会一大亮点,吸引不少客商驻足观赏。
氧化锆陶瓷首饰、自生釉骨瓷的成功研发,是德化县借力“6·18”实现科企联姻的两个例子。近年来,通过“6·18”平台,一大批科企联姻的项目在德化落地开花:生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蔬菜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蔬菜栽培生理生态与环境调控”项目已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宏晟陶瓷有限公司与捷能陶瓷窑炉有限公司深化研发的“大型瓷雕胚体干燥定型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得到好评,已在全县推广应用;宁昌陶瓷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对接的“可再生活性炭功能陶瓷”已获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政府搭台好唱戏
“我们努力使‘6·18’平台成为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助推器。”德化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许华忠介绍。
科企联姻离不开政府的“搭台”。据介绍,在做好“6·18”各项筹备工作中,德化县发改局深入企业、乡镇调查摸底,收集筛选项目,重点征集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和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的项目成果,争取对接一批技术领先、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同时,对“6·18”项目,德化县视同重点项目进行管理,持续加强项目的跟踪协调,相关部门完善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及时协调处理项目转化过程中的问题。
今年,除了在泉州市对接会上成功签约3个项目外,德化县还举行了功能陶瓷、碳酸钙专场对接会,现场签约氧化锆工业轴承和特种轴承、陶瓷刹车片的开发与应用、山茶油提取精炼提纯综合利用等3个项目,总投资1亿元。
主动出击来“寻亲”
政府因势利导,企业主动出击。近年来,万旗非金属有限公司都会带着项目来“寻亲”,并已有“综合利用黄金尾矿和低品位石灰石,生产微纳米钙类功能性无机粉体材料以及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多个对接项目成功转换和产生效益。今年,该公司又早早报名参加“6·18”,为项目寻找满意的“科技婆家”。
在德化,有不少企业是“6·18”的“老客户”了。在尝到科企联姻的甜头后,这些企业今年又主动出击,在他们的带动下,德化企业参与“6·18”热情高涨。
据统计,今年“6·18”德化县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的项目有56个,总投资7.5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2个,总投资3.71亿元;协议项目14个,总投资3.87亿元;涉及现代农业、新型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采矿与冶金等多个领域。自2003年以来,德化县已连续九届参加“6·18”,并取得显著效果,成功对接项目276个,总投资额达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