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编走访了国家卫生陶瓷模具中心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主任、畅顺陶瓷模具创建人、模具研发生产行业的大师级人物陈旭江先生,了解到其目前研发的高压成型模具,将大幅提升卫浴企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为行业升级提供技术保证。
新模具提升生产效率
新模具首先解决的是人力资源问题。传统的模具,灌浆是一种对体力要求很高的劳动工序,在“用工荒”的大环境下,工人越来越难找,愿意做这种类型体力活的工人越来越少,因此亟需改良模具操作的简易性,高压成型模具一旦研发成熟,投放到生产中,采用管道泵压灌浆,将把原先需要大量工人的工序简单化、轻松化。重要的是注胚速度快,采用传统石膏模具注胚方式一天一个模具只能注一个胚,一个工人一天能注出来的胚体也不过十几个,而一个高压模具一天注胚数量却不少于40个,且工人的使用量也将大大减少。两相对比,高下立判,高压模具既节约厂房空间,又省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又快,这将成为未来的卫生陶瓷生产趋势。
其次就是节约成本。目前使用的传统模具,在生产中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空气温度、湿度都对陶瓷胚胎的成型以及最终烧成有巨大的影响。高压模具不受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生产出来的卫生陶瓷质量将更加稳定。这一点在国外的卫生洁具生产上早就已经得到验证。另外,传统的石膏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会有磨损,从棱角清晰到模糊这样一个过程,泥浆的使用量在不断的增加,而成型的合格率却在不断下降,人工修胚的成本也随着模具的老化在不断增加,生产的成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通常企业计算成本,习惯性的按照新模具最佳状态时候产生的成本来计算,往往忽略了模具磨损后不断增加的成本计算。高压模具一旦研发成熟并应用,将能节约多少的成本,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再其次就是模具使用寿命长。据陈总介绍,一个高压模具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次数,经过专家论证,可使用4-5年,使用次数约在5-6万次之间,而一套传统的石膏模具的使用次数在80-120次,陶瓷企业相当于一年要使用两套石膏模具才能满足生产。这是一笔细账,单是模具上的费用,4-5年使用的石膏模具费用,已经是生产厂家的一个负担,何况还有各种损耗、人力成本、厂房租金等。稳定胜于一切,低损耗就是大节约,既克服了气候影响,稳定了产品成型,又降低了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又得到了提高,虽然高压成型模具研发还未完成,但却获得众多的期盼。
新模具引发产业新设想
基于高压成型模具的研发成功,陈总最近与其他专家们在一起提出来的对未来卫生陶瓷生产的设想:未来的卫生陶瓷产区将会成为一个系统网络,而这个网络的起点在瓷泥生产基地。瓷泥生产基地将购进专业的瓷泥搅拌机械,把搅拌调配好的泥浆通过架设类似于石油输送管道送到每一个陶瓷生产厂,厂家直接就可以使用高压成型模具灌浆注胚,省去买瓷泥自己再加工的程序,只负责注胚烧制就可以了。
假如发展顺利,未来厂家还可以省去注胚的程序,行业建立专业的注胚厂家,量身定做专业的机械化生产设备,工人只需要按照电脑程序操作就能完成注胚。而卫生陶瓷厂家只需要去注胚厂购买成型胚体回来烧制就行,也可以与注胚厂家签订生产合同。提供自己独有器型的高压成型模具。在这个设想下,社会分工将达到更大程度的细致,把原先一个厂家要做的事情分散到每个不同生产机构来负责,卫生陶瓷厂家最后将只需要烧制即可,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厂家的压力。
设想为产业升级提供思路
上述设想假如可以实现,对于卫生陶瓷产业的改变无可置疑是巨大的,将产生一个连锁反应式的改变。首先,降低了工人的需求,减轻了劳动强度,简约化的电脑操作将只需要在本地找几个年轻人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上岗;其次是生产成本的节约,没有了泥料加工、注胚、修胚、大型的生产厂房面积、大量的员工宿舍、运输成本、各种其他原料的成本等等,环境、交通业将连锁的得到改善。术业有专攻,瓷泥厂家本来就做泥土的,对于泥土的了解胜过任何人,而陶瓷厂家本来就是负责烧制陶瓷的,对于火候的把握也是业内第一的。分工的好处就在于此,每个厂家都能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如此才能越做越精。
据陈总介绍,6月份,广东省政府将举行一个“广东省企业与省外企业合资合同签订会”,而陈总将把这个设想作为一个项目送到省里考评,若考评通过,将作为一个在“广东省企业与省外企业合资合同签订会”上可能与省外企业合作的项目。同时,这个项目也将与“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合作共同开发。这样的消息,证明这个设想不是一个空想,若能合作成功,未来的潮州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将取得一个实质性飞跃,整个中国卫生陶瓷产业将取得一个质的飞跃。
陶瓷行业多背景
所谓多品牌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自己创建起来的一个知名品牌延伸开来,发展出多个知名品牌的战略计划,并且多个品牌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的关联,而不是毫不相干,相互脱离的。罗浮宫尼凯(佛山)陶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CEO杨宏波介绍,通常说的多品牌是一家企业,同一个生产基地,同等类型和品质的砖,因为消化不掉,所以多推出一个品牌来消化,这就是中国陶瓷行业所谓的多品牌战略。
新明珠集团一高层负责人透露,陶瓷企业在已有品牌的基础上推出新品牌走多品牌之路,目的就是解决企业快速增长的产能。该负责人介绍,陶瓷行业不像家电行业,在同一个区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销商。一般情况下,陶瓷企业在一个区域只有一个代理商,但是,代理商毕竟能力有限、资金有限,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在当地的销量问题,但为了保护经销商的利益,又不能再找其他经销商。最终,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于是企业就多推出一个甚至多个品牌来占领当地市场。
多品牌推出的背景
“多品牌模式”之所以在陶瓷行业出现,是因为企业产能大于销能的结果。从陶瓷行业发展的30多年历史来看,陶瓷产品经历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发展历程。
1978年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陶瓷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当时而言,建陶产品还是一种高档耐用的消费品,绝大部分应用于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和一些公共建筑,普通消费者是无力消费墙地砖产品的。
中央领导也多次来视察参观佛山的企业,“佛山陶瓷”正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被全国人民熟知,全国各地业主都来佛山买陶瓷。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的建陶市场属于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本世纪初期,是中国陶瓷行业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概括。随着产量剧增使建陶市场由短缺经济迅速逆转为过剩经济,陶瓷企业开始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单一品牌难以满足市场扩张的需求,正是这样的大环境背景,孕育出了陶瓷行业的多品牌战略模式。
新中源陶瓷踏出第一步
采用多品牌战略的多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如日化业的宝洁、联合利华,饮料业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等。在全球实施多品牌战略最成功的企业当数宝洁公司,它旗下的独立品牌多达300多个,这些品牌与品牌及宝洁彼此之间都没有太多的联系。在洗发护发用品领域,就包括了海飞丝、潘婷、飘柔、沙宣等品牌;在清洁剂领域,有汰渍、碧浪、波得、依若、起而、利纳等品牌。
在陶瓷行业,最先迈出多品牌步伐的是新中源陶瓷。1999年6月,新中源集团在原有“新中源”品牌的基础上,策划推出“新里万”、“圣德保”两个品牌,以高中价位及市场区隔增加市场份额,希望以多品牌战略取得陶瓷市场的主动权。新中源陶瓷可谓陶瓷行业“多品牌之父”,直到现在,由新中源陶瓷首先引进的多品牌战略,仍是陶瓷企业的主流品牌运作模式,目前,行业中稍具规模的企业,90%以上都在采用多品牌模式攻城略地。当中,最成功的当属新明珠集团,包括江西新明珠集团在内,新明珠集团旗下的品牌多达17个,2010年销售额高达70多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品牌之王”。
多品牌模式运作特点
陶瓷行业从1999年开始出现多品牌运作模式,至今已经经历了12年的发展历程,成就了包括新明珠、新中源、欧雅等一大批陶瓷企业。从这些企业的发展足迹我们可以看出,多品牌战略模式具备以下3个特点:
一、大,包括企业的产能大、规模大。从行业已经应用多品牌运作模式的企业可以看出,多品牌线路走得比较成功的都是大型企业。不大的企业也不会选择多品牌战略。
二、无法占领高端市场。这是多品牌运作企业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包括新明珠、新中源在内的陶企都存在难以占领高端市场的特点。从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来看,新中源集团的新中源陶瓷、新明珠集团旗下的冠珠陶瓷并不比东鹏陶瓷、诺贝尔瓷砖、马可波罗瓷砖等品牌差,但从品牌影响力、美誉度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行业人士分析,这正是多品牌的限制所造成的。
三、运作成功的多品牌企业,都是一品一队伍、一品一展厅。新明珠集团有冠珠、萨米特、蒙地卡罗、格莱斯、路易摩登等品牌,新中源集团有新中源、新南悦、新粤、朗高等品牌,这些品牌都有独立而且成熟的营销团队,都有独立的产品展示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其实企业实施多品牌战略的初衷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单品牌企业走上多品牌之路,目的在于消化日渐扩充的产能。但现阶段,不少企业在增加品牌时,并非仅仅为了消化产能,而是为了完善产品线,用其占领不同领域的市场。
多品牌模式类型
从企业品牌名称来看,多品牌运作企业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公司品牌仅作企业名称。公司品牌就如同家长,旗下各品牌就如同家族下的兄弟姐妹。典型代表有新明珠陶瓷,“新明珠”仅作为企业集团的公司名称,不做某一品牌的名称。而冠珠作为大哥,与萨米特、格莱斯、蒙地卡罗等小兄弟一起在市场上攻城略地。
二、公司品牌同为品牌名称。公司品牌既为家长又为大哥,此外还有一群兄弟姐妹。典型代表有新中源集团,“新中源”既为公司名称,同时又是企业下最大的陶瓷品牌,在新中源陶瓷品牌后面还有朗高、新南悦、新粤等一批品牌。
从品牌定位来看,多品牌运作企业也有两种类型:
一、各品牌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这类企业,无论品牌数有多少,都能根据市场定位、价格、区域、渠道、文化等不同的手段进行差异化经营。各品牌就像一个大家庭下的孩子,有男有女,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当中有警察、有医生、有律师、有记者、有司机、有运动员等等,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相互间虽也有交集,但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可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华。
二、品牌间市场定位不明确。这类企业,各个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很少,只是换了一个品牌名称,最多就在产品花色设计上稍作修改。就好像是同一个人只是换了一个名字,最多就是换一身衣服化化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