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版权保护,让德化陶瓷不再是“易碎品”

发布:2011-7-7 9:39:54  来源: 科技日报 [字体: ]

德化陶瓷版权作品登记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CFP供图

德化陶瓷版权作品登记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CFP供图

  记者电话联系福建德化县阿凡提陶瓷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徐化提时,他正在广州为参加一个展览会做准备。现在,他所在的研究所每年都要参加很多次这样的展览。

  作为一个陶瓷艺术的从业者和热爱者,徐化提为近年来德化陶瓷业的快速发展而高兴,“多亏有了版权保护”,他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与中国国家版权局在福州市签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德化示范点调研项目合作协议”,并启动“关于版权保护对中国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项目调研。

  这是继2009年江苏南通项目之后,WIPO在中国开展的全球第二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也是WIPO在全球第二次针对一个国家的特定地区和一个行业而进行的微观调研项目。

  曾经盗版横行正版却吃“哑巴亏”

  说起陶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景德镇,其实,福建德化陶瓷生产同样历史悠久,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窑是“民窑”的代表,德化陶瓷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产品漂洋过海。在明代,以瓷圣和朝宗为代表创作的德化白瓷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白”,也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东方艺术珍品”。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德化现代陶瓷业的高速成长期,他们根据西方国家市场需求,把西洋工艺瓷作为主导产品,为陶瓷业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2001年,德化陶瓷业产值达38亿元。

  然而,就在德化陶瓷产业迅猛发展时,国内一些陶瓷企业在规划化、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下,采取低价策略,使一些企业遭受低价之苦,同时,受利益驱动,陶瓷企业之间互相盗版、仿制拐单、竞相压价的现象不断出现。

  2003年,徐才提到广东拜会自己的一个代理商,结果发现代理商的陈列架上摆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孔明出征”,标价只有1000多元,比自己卖的便宜三分之一。

  “我从来没有卖过你这件,你摆的是从哪来的?”徐才提回忆说,对方告诉他说这是从德化一个陶瓷企业买的,他这才知道作品被同行模仿了。回到德化后,徐才提找到这家模仿自己的企业理论,但对方却反过来要徐才提提供作品原创的证明,徐才提拿不出证据。

  由于担心产品被仿制,一些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产品开发,已开发的新产品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推向市场;由于竞相压价,一段时间,每件产品的利润低到只能以厘计,甚至低于成本。据估算,侵权盗版使德化陶瓷业年损失2亿元以上。

  “拿我的猫鼠"三十六计"来说,从酝酿到产品出来,前后花了3年时间,投入多少心血?如果能随便模仿,我还要创新干什么呢?”徐才提说。

  版权登记“验明正身”

  事实上,德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尝试过用行政干预和行业自律等方法,但未能从根本上遏制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他们也尝试通过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制止侵权行为,但由于工艺瓷外观设计变化迅速,专利申报周期相对较长,专利法难解燃眉之急,收效甚微。在福建省版权局的支持帮助下,德化县找到了依靠《著作权法》对陶瓷创新工艺实行版权保护的路子。

  版权登记服务中心是德化县的首创,除了向企业宣传版权保护法律知识,唤醒版权保护意识,德化县政府在2001年时成立版权登记服务中心,拨出专款建设版权登记大楼,由其指定专人无偿为陶瓷企业办理版权登记服务,并定期送到省版权局审核办证。

  得知这一消息,德化县德化宏益陶瓷研究所的柯宏荣、陈桂玉夫妇将其中100多件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并汇编出版了《柯宏荣陈桂玉瓷雕作品集》,了却了多年心愿。

  成立于1993年的五洲陶瓷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做好产品研发设计,在政府引导下,企业每年将200多件产品进行版权登记,并投放市场。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10多年来,1000多件版权登记产品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和经济效益,“产品创新能带来10%到30%的效益,所以版权保护非常重要”。

  正版理直气壮捉“李鬼”

  徐才提说,现在自己为每件作品都进行了版权登记,不再担心被人模仿了。去年5月,德化县组织40多家陶瓷企业到天津参加津洽会,参展期间,徐才提在展区闲逛时,发现同去的一家企业在陈列架上摆着自己的新作品《和谐》,徐才提走上前拿起那样品仔细观察,发现创意、造型都一模一样,但底部的印章确是那家企业的。返回德化后,徐才提向版权部门举报了他,最终侵权企业销毁全部侵权产品和模具,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

  2002年,飞达陶瓷有限公司的一件创新产品被中间商以低价私自转让给另一厂家生产。德化县有关部门协同福建省版权局进行了现场取证,经与侵权厂家协调,侵权厂家承认错误,并赔偿了飞达公司的损失,使飞达公司原有的外贸合同得以继续履行。

  德化晖德陶瓷有限公司开发的“海豚系列”工艺瓷新产品,深受欧美客户的喜爱,每年有700多种产品畅销欧美市场。该公司的个别业务员私自携带产品资料转厂生产,以低价骗取外商订单。公司发现后,立即将产品版权登记复印件寄给外商。外商见该产品已申请版权保护,纠正了错误,并与晖德公司继续履行原价格合同。由于有了版权保护,该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产值及纳税额的增幅每年均达60%以上。

  探索版权竞拍新路

  如今,在版权登记的基础上,德化还正在探索版权竞拍的路子。“版权竞拍就是将我们设计的作品版权转让给某个公司,或者共同经营,双方协商盈利模式。”徐才提说,这几天,他正在挑选去年的作品,准备挑出两件交给隆耀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进行一次版权竞拍。

  在他看来,有了版权保护之后,创新发展有了“护身符”。“我们现在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而不用花费经历在不太擅长的营销管理方面,”徐才提告诉记者,虽然每窑最多也就烧一二十件作品,但每件作品利润都在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以上。他们的事业,真正从工业陶瓷、产品陶瓷朝着艺术陶瓷、文化陶瓷方向转型。

  现在,德化陶瓷企业每天都有超过200件新作品诞生,各类工美大师不断新增。与此同时,全县陶瓷生产技术也不断创新。目前,德化全县90%左右的陶瓷企业使用电能、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0%左右使用液化石油气、柴油,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成功研制出的“废瓷再生陶瓷”工艺实现产业化,年增产值1000多万元,全县从事资源再生利用的陶瓷经济约6亿元,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

  德化经验

  政府奖励企业版权登记

  除无偿为陶瓷企业办理版权登记服务,并将登记版权作品进行展示之外,德化县还制定出台了陶瓷产品发明创新保障机制规定,成立德化县陶瓷同业工会,从制度上规范保护陶瓷产品发明创新行为,及时协调解决陶瓷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等问题。

  此外,该县设立奖励机制,企业每年登记100件,即可奖励一万元。仅2010年,该县就有5家企业作品版权登记达到100件以上。“去年我们登记了100多件,政府奖励了1万元。”徐才提说。

  自2001年开展版权登记服务以来,德化县累计已为全县陶瓷企业办理作品版权登记6800多件,加上企业自行到省版权局或委托中介登记,初步估计办理版权登记的陶瓷作品已达上万件,版权作品登记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庭

  有了相关规定,如何严格执行才是重中之重。在版权登记的基础上,德化县版权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深入企业,认真取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积极协调处理侵权纠纷。“版权登记刚开始实行时效果还有限,但是专门的执法队伍成立后,情况就大为改观。”徐才提说。

  自2001年以来,德化县有关部门先后调解、查处版权纠纷70多起,赔偿金额数十万元,挽回企业经济损失几亿元,整个行业一年至少可减少实际损失上亿元。通过对侵权行为的严厉查处,有力地制止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外商“拐单”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陶瓷行业的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全县每年开发新产品2万多件。

  去年4月,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到德化设立了巡回庭,这是继江苏南通后全国第二个在县级法院设立的知识产权巡回庭,有效地维护了陶瓷企业的知识产权。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