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在明朝有很大的发展,民窑的发展也不啻于官窑,有很多民窑生产的青花瓷器精美富有情趣,是古玩市场难得的收藏品。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成化青花瓷器纹饰特色的鉴赏知识。

图:夏日荷塘青花大碗
成化青花瓷器在纹饰方面摒弃前期粗笔、重色、厚釉的形式,改为薄釉、工笔、匀染的画法,纹饰更为精美,精心构图,纤细线条,均匀渲染,配上诤情画意的题材,构成一幅清新脱俗、洋溢生活情趣的艺术画面。这可从“青花折枝花卉纹高足碗”等成化青花瓷器上,使人们产生一种清丽高雅的美感。
明代瓷器的制造,除官窑以外,民窑烧造也很重要。由于朝廷颁发了民间禁止使用部分
彩瓷的规定,青花瓷器便成为民窑的主要产品,烧造地点除景德镇外,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和云南等地均广为遍布,生产兴旺,不乏精品。
民窑青花瓷器摆脱了官窑瓷器那种拘谨刻板的作风,题材不拘,活泼自由。尤其是笔墨简洁奔放,充满浪漫的情调,散发出强烈的民俗风味,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特性,这种民族形式和风格以淳朴、健康的美学内涵,雅俗共赏。民窑青花在写实的绘画中能灵活地运用各种笔法,打破官窑工细严谨的局限,并且在图案纹饰上也不受任何束缚,多采用纵笔挥洒的写意法,深受大众喜爱,也最易为人所接受。像正统“青花瑞兽纹碗”和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纹高足碗”,后者外壁主题纹饰是寓意吉祥的折枝牡丹、月季、莲花和菊花,以波涛和水草为陪衬,内壁口沿绘卷草花卉,壁为“四马奔腾图”,底饰海螺及海水波涛纹,纹饰线条纤细舒展秀逸,是民窑青花瓷器中难得的佳品。
弘治朝的青花瓷器,无论器型、装饰和青料的使用,都可以说是成化风格的继续,绝大部分瓷器风貌极其相似,无款器尤易混淆,像首都博物馆所藏两件弘治青花瓷器,就是民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一件是“青花人物楼阁盖罐”,腹部绘两组纹饰,一组为身穿朝服的文人旁站一仙鹤,在梦幻中成为一品当朝宰相,另一组描绘的是虚无缥缈的士人携琴访友,寻找知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风情。另一件是“青花人物炉”,口沿下绘龟背锦,开光内书有梵文,腹部主题纹饰为“拜月图”、“携琴访友图”,画面简练,疏疏几笔点到为止,具有奇异的艺术效果。这种种奇妙的美感和民间气息,是官窑青花瓷器所难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