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实施“西部陶瓷”战略的平川区再传佳音:在八月份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上,平川将被命名为“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这也预示着平川陶瓷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建设潮。
“西部陶都”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平川区陶瓷产业迅速做大做强,陶瓷产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2亿多增长到了现在的近5亿元。
依托传统改造提升
陶瓷产业是平川最为古老的传统制造业,有着千年制陶历史,享有“西北陶瓷工业城”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末,平川区一度兴盛的陶瓷业跌入了发展的萧条期。进入21世纪,平川区把陶瓷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首选产业。从创新体制入手,对原有国营陶瓷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走民营化的路子。2002年6月,将已破产的原白银墙地砖厂整体拍卖给民营企业四川新乐雅陶瓷有限公司经营。四川新乐雅陶瓷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三条地砖生产线,年产值8000万元。盈耀、盈胜陶瓷厂通过产权改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陇烨陶瓷由企业改制再到民资收购,产品达60多个品种,年产值5000多万元。温州客商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白银华顺陶瓷有限公司,创造了当年投资开工、当年建成投产的“平川速度”。2009年,投资5000多万元的华顺陶瓷三期建成投产,日生产高档地砖10000多平方米,填补了西北地区生产高档地砖的空白。
挖掘优势定位西部
平川具有发展陶瓷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境内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与瓷都景德镇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原材料枯竭相比,陶瓷产业在平川区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其所拥有的储备原材料充足。这也是平川区能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平川广东佛山市陶瓷学会专家对平川区陶瓷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后,认定平川区陶瓷资源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完全能够满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常见的各种产品类型的生产需求。而平川煤电产业为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同时,由于平川陶瓷生产历史久远,培养了一批技术比较熟练的实用型人才,为平川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从全国来看,华南、华北、西南地区都已形成具有行业优势的陶瓷产区,而整个西北地区目前还未形成行业优势的陶瓷产区。40亿吨的陶土储量,原料以及人才区位优势让平川成为西部陶瓷建材基地首选之地。
全国节会“给力”陶都
2009年,平川区提出要全力打造西部陶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准确定位陶瓷产业发展方向,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多个,签约项目资金6亿余元。当年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亿元的国泰陶瓷建材城,集中整合区内外陶瓷建材资源形成规模,是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为打造“西部陶都”提供专业完善的配套服务。华顺陶瓷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第三期工程,建成西北第一条高档地砖生产线。陶瓷节会后签约引进两家陶瓷企业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地民营企业投资1亿余元,建设白银泰瑞陶瓷有限公司,山东客商投资8380万元,建设白银山川陶瓷有限公司。
2010年,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又把建设中国西部陶都确立为区上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规划建设陶瓷建材工业园,集中培育发展陶瓷建材产业。随着第二届陶瓷节会的召开和“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命名,西部陶都的目标渐行渐近。在“十二五”时期,力争引进30—5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平方米,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将平川建设成为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产业基地,确立平川西部陶都的地位。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大产业,总产值近5亿元,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