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用放大镜考究图案线条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陶瓷市场
在近日周门北“彩虹会”举行的“当代景德镇陶瓷鉴赏与收藏”讲座上,景德镇的张学文教授表示,虽然国画上瓷器给当代陶瓷艺术带来新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艺术地位,但是方向有所偏颇。他建议收藏者不要以画面和色彩为收藏首要标准,而是要以造型为首,结合工艺、装饰等来整体审美。
尽管张学文认同国画艺术上瓷器给当代瓷艺带来新的视觉,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艺术地位,但是他对于出现偏颇的市场现象颇有微词:“市场上存在‘不会画画就不是一个好的陶瓷艺术家’的论点,我不太认同”。近来不少国画家纷纷寻找创新,在陶瓷上画起国画,而市场也因此出现一波追捧的潮流。
张学文认为,国画与陶瓷绘画的“语系”并不同,陶瓷的图案不是单纯的绘画,而是图案化了的图案,具有图案式构图。陶瓷艺术讲究的是立体效果,而不仅仅是在陶瓷上画画。
他举例说明“立体效果”:“瓷器上的图案应该是无论收藏者从哪个角度欣赏,都能读到完整的场景;不少瓷器从某个面看有完整的图案,但一转后面,或者是空白的或者是书法,那就不是完整的瓷器绘画了。”
鉴别:瓷器敲出金属声就是好瓷胚
“部分收藏者在鉴赏瓷器时,喜欢拿着放大镜看瓷器绘画上的线条,其实没有必要”,张学文告诉收藏者们,“这种鉴赏方法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什么这么说?张学文发现,一般的收藏者收藏第一标准是画面和色彩,但是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造型:“正如观察一个人通常从身材开始。”
他认为,收藏者要学会鉴赏瓷器造型的流畅、简洁大方并具独特性:“简洁不是简单,一整条柱子固然单调;但如果有太多变化,又太造作”。他建议收藏者可以从器物上方往下看,最好成一平面,简洁大方;如果是从瓶子的立面看,曲线要柔和有变化。
鉴赏瓷器第二标准是看工艺和材料是否精致。张学文说:“拿起瓷器敲一下,如果声音清脆带金属声就对了;如果是哑声,证明这件瓷器没烧‘熟’或者有破裂。”另外,他发现,不少新的收藏者不喜欢太轻薄的瓷器,认为没有分量。张学文认为这是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以前景德镇陶瓷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是‘薄如纸’和‘明如镜’,现在有的收藏者追求厚重感,有的收藏者还追求哑光效果。”
提醒:工重未必是好的艺术品
有的收藏者过分注重瓷器的装饰性,甚至细致到用放大镜察看图案的线条,追求细致的“重工”。张学文却认为收藏陶瓷要看整体效果:“工重未必是好的艺术品”。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在一个大型比赛中获奖,厂里有几十年经验的车间师傅和张学文都全力以赴费劲心思。车间师傅用了3个月精雕细琢了一幅传统牡丹图;而张学文却另辟蹊径,用粉彩调油来画,虽然线条相对粗糙,但是很有创意,最后获得大奖。
“装饰更重要在于创意新不新,有无个人明显的特征,”张学文还强调要注意工艺材料与装饰是否吻合,比如青花就要讲究画面与底的青白关系、浓淡关系和互相衬托关系,才能有层次感:“如果一大片青花间没有白色的底作为点缀,画面当然很杂乱。”他建议收藏者对于瓷器的鉴赏不要只重绘画,一定要综合多方面进行整体鉴赏,才能提高收藏瓷器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