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白瓷,素有“中国白”的赞誉。它薄如纸、温如玉、声如磬,最大的特色是有一种不染烟尘、雅洁脱俗的白。作为闻名于海内外的名瓷,德化白瓷近期却很少在拍卖会上现身。纵观2011年国内的春季拍卖场,除中国嘉德当代陶瓷专场有两三件德化白瓷作品参与竞拍之外,在其它任何有影响力的拍场中都难觅其芳踪。
作为福建本土艺术机构的代表,福建东南拍卖公司和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在今年5月29日携手共同举办了首次以福建当代高端工艺美术为亮点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并力推当代工艺美术专场。该专场共上拍30件藏品,总成交金额452万元,成交率高达100%。不仅如此,这个专场具有十分鲜明的福建本土特色,拍品涵盖了漆器、漆画、牙雕、木雕、竹刻、仿古红木家具等具有代表性的福建当代高端工艺美术作品。可是,一些眼光敏锐的竞拍人也发现,在该专场竟然看不到一件“中国白”。这是为什么?
没找到符合标准的精品
对此,此次“2011福建东南春拍”主办方之一的福建省民间艺术馆透露,由福建东南和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举办的历届艺术品拍卖会,都是以藏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能不能上拍的主要标准。而当代德化白瓷缺席今年福建春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藏品的征集过程中,没有找到符合上拍标准的精品。
上等的德化白瓷,胎骨呈现的白色十分细腻纯净,带有俗称的“糯米胎”的精英光泽,敲击时发出清脆声。在灯光或阳光下观察,胎体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透过胎体可看见指影。釉水质地坚韧莹润,抚摸时感觉温润。
在此次推荐藏品的过程中,尽管经过多番寻找,但所见的德化白瓷均不尽如人意,要么档次偏低、工艺偏差,制作工艺还停留在对前人作品的机械复制与模仿上,缺乏创新;要么在创新过程中走上了受众面窄小的异路,没有什么出彩的神韵。因此,拍卖会主办方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让“中国白”缺席春拍。
德化白瓷路在何方
历史上,随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兴盛,德化瓷器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出到四海、誉于世界。德化瓷与茶叶、丝绸一样,都是国人的骄傲。
德化白陶瓷曾经的辉煌让人称道,但它在现在发展中又遇到了什么瓶颈?耐人寻味的是,有的德化白瓷作者,信心满满地自认自己的艺术水准已经不亚于明朝“瓷圣”何朝宗。在“互相鼓掌,一起领奖”的圈子背后,市场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近年来,德化陶瓷已不像原先一样在西方市场走俏,缺乏足够数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则时有出现一些赚噱头的作品,以模仿古瓷居多,产品看似华丽,却不耐细赏,行情虽好但贬值率也高。
作为福建工艺品瑰宝之一,德化瓷正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种类。在当前形势下,德化白瓷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现代文化的多元性与主导文化激烈的竞争性,“中国白”面临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对于市场的考验,“中国白”应该理性思考:走出中低档产品中的徘徊,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