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名款系指瓷器上书写或刻划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标志的款识,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室名、书房名、楼名,阁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则更为流行,民国时期继续出现,但已不及清代丰富。民国堂名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些达官贵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凯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静远堂制”、曹锟的“延庆楼制”等。这些瓷器均为当时名家所造,史载,1923年军阀曹锟曾出重金聘潘旬宇彩绘文具,但是否所有署“廷庆楼制”款识的皆为曹锟用瓷,或皆为潘氏所绘尚需考证。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 如潘甸宇之“古欢”、王琦之“甸甸斋”、程意亭之“佩古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款识应称为艺人画室款识为妥。这部分款识见有印章形式,书写在器物的外底,亦有与书法款识相结合书在器物的外壁,而以后者居多。更为常见的是以书法形式的综合性堂名款识,如张志汤的“星江张志汤写于珠山亦陶斋西窗”。既有籍贯、姓名,也有斋名。由于这类款识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不再赘述。民国时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较为多见,情况亦较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款识中是否有“斋”、“轩”等字样便定性为堂名款。因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厂商号之名亦多见“轩”、“堂”、“斋”等字样。貌似堂名,实则为商号,与主人的关系不大。如活跃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兑石,民国初年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回南昌后开丽泽轩瓷店,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瓷器,由于忙于经营,无暇自己彩绘。当时的南昌名家刘希任作品多被丽泽轩购买,而邹文侯、万云岩均曾受聘于丽泽轩瓷店彩绘。
图1:堂名款瓷器
民国时期的堂名款见有大德堂、古松斋,古月轩、乐陶斋、乐古堂、乐善堂、如意馆、竹清山房、竹萧山房、怀仁堂、廷庆楼、居仁堂、昭德堂、退思堂、惟一斋、慎德堂、静远堂、碧云山房、澄怀园、觯斋、藏经山房等。除居仁堂为袁世凯所用堂号、静远堂为徐世昌所用堂号、延庆楼为曹锟所用堂号、觯斋为郭葆昌所用堂号外多不可考。常见的艺人斋堂画室之名有甸甸斋(王琦)、希平草庐(王大凡)、愿闻吾过之斋(王步)、古石斋(田鹤仙)、平山草堂(汪野亭)、彤云山房(汪晓棠)、晴窗读书楼(邓碧珊)、饮冰斋、觉庵(刘雨岑)、再思轩、永华堂(刘希任)、石庐(梁兑石)、栖碧山馆(徐仲南)等。为使读者查阅方便,将目前所见私人堂名及艺人斋室名款识,按笔画加以介绍,由于艺人的书法款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此仅为印章款。
图2:堂名款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