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吉庆纹饰流行于清乾隆时期,以各种色釉为地,多粉彩描绘,纹饰布局繁密,图案化装饰的艺术风格特征,乾隆以后各朝得到继承。颈部所绘蝠谐音“福”,鱼谐音“余”,戟罄谐音“吉庆”,故有“吉庆有余”的寓意。

乾隆时期,粉彩盛行,色彩浓艳明丽,纹饰繁缛,尽显御用瓷器的奢靡之风。而嘉庆官窑瓷器就像嘉庆帝本人性格一样,只会沿袭乾隆时期的旧制,纹饰多采用传统图案,绘制技法则工笔多于写意,烧造大件器物增多,而且形体高大,不因胎体厚重而变形,器形端庄,依然显示出传承一脉的乾隆晚期高超制瓷工艺。所谓“父子相传,乾规嘉随”而已。
如果这件东西的属款是大清乾隆年制,则它的市场价值一点都不逊于马未都买的那支圆明园的蓝釉描金粉彩大瓶;但由于是嘉庆款识,故而其市场价值与其艺术价值本身有较大差异:一、嘉庆官窑处于瓷艺巅峰向没落过渡的转衰期,艺术水平几乎谈不上任何创新,但工艺水平却仍有本朝独有的特色;二、粉彩这种官窑品种到了清代后期鲜有能超越乾隆和雍正的作品,但嘉庆粉彩由于其历史惯性却偶有惊人之作,倘若掩其款识不看,绝对会被认为是乾隆官窑的精心之作;三、嘉庆粉彩官窑大器存世总量和当初烧造量都远远低于乾隆时期同类作品,由于物以稀为贵,目前看来甚至有超越乾隆器成交纪录的多个先例。
综上所述,嘉庆粉彩御窑精品大器的市场价格均应在千万人民币以上,甚至已经出现了个别“乾隆买不过嘉庆”,“父不如子”的奇妙现象,值得我们研究、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