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将被授与“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
陶城网讯(记者 李佩)继2009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之后,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将于8月19日-20日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隆重举行。在此次节会期间,平川将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称号,同时专业的陶瓷工业园也即将开工建设,这预示着平川陶瓷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此次峰会我们邀请了行业的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过来,希望借此机会展现平川的陶瓷发展条件,吸引更多的陶瓷企业过来投资,为进一步扩大平川的陶瓷产业规模打下基础。目前,平川区正在集中培育发展陶瓷建材产业、工艺美术陶瓷和适合平川资源特点的特种陶瓷产业。”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晓非说,白银市平川区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引进30—5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产值突破30亿元人民币,将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承接转移基地和物流基地,确立平川西部陶都的地位。
今年平川区筹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会期两天,活动将邀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会全体会长、副会长、部分常务理事,国内陶瓷行业知名院士、专家,国内各大陶瓷产区地方政府领导、企业家,产学研合作院校代表,省市县区、驻平单位领导,本地陶瓷企业代表和行业媒体代表参加。
节会期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为平川区授牌——“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同时召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扩大)会。同时大会还将举办专家论坛,拟邀请陶瓷行业知名专家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进行主题演讲,共商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我们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的陈帆教授、中央电视台第一财经节目主持人罗振宇等人过来进行主题演讲。”刘晓非说,去年首届的峰会主要是为平川的陶瓷发展把脉,确定平川陶瓷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思路。今年的峰会主要是为陶瓷同行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展示平川发展陶瓷产业的优良环境,希望吸引更多的陶瓷企业过来投资,为承接陶瓷产业转移出一分力。
今年节会期间还将举行陶瓷转移项目签约仪式、颁发平川陶瓷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和聘请平川区陶瓷产业发展顾问,同时举办全国名牌建筑陶瓷和卫浴陶瓷产品展销、全国著名企业工艺美术陶瓷产品展销、平川及周边陶土资源展和平川陶瓷文化历史展等活动。
为了办好这次节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白银市成立了节会筹备委员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副理事长付维杰和白银市市长吴仰东任主任。平川区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节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招商组、会务组、文化宣传组、环境整治组、安全保卫组,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确保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顺利圆满召开。
在首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后,平川区依托境内约40亿吨的陶土资源,提出了打造西部陶都的发展思路,先后引入四川、浙江、山东等外地客商,建成中国西部第一条抛光砖生产线、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了西北最好的专业陶瓷建材市场;同时挖掘平川陶瓷历史文化,重塑工艺美术陶瓷产业在西部的强势地位。“我们的陶瓷建材市场分为六大功能配套区:陶瓷建材交易展示区、陶瓷会展中心、仓储区、物流配送区、商务公寓、四星级酒店。目前,陶瓷建材交易展示区已经完工,东鹏、金意陶、马可·波罗、鹰牌、欧神诺等佛山知名陶瓷品牌已经入驻,总共有197家陶瓷品牌入驻。”刘晓非说。
目前,陶瓷产业已成为平川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已经有14条陶瓷生产线投产,年产量为2千万平米,产值达5亿元以上。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的大部分市场。”刘晓非说。
平川地处兰州、银川、西宁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平川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种类齐全,质地优良。经广东佛山市陶瓷研究院综合评估认定完全能够满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常见的各种产品类型的生产需求。同时平川煤电产业为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加之平川陶瓷生产历史久远,培养了一批技术比较熟练的实用型人才,为平川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平川的陶土资源中,全国日渐稀少的紫砂土储量15亿吨以上,有“万土之王”美誉的凹凸棒土10亿吨以上,目前这些资源大多未被开发或处于低附加值开发阶段。为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些稀缺资源,开发适合平川资源特点的特种工业陶瓷,平川区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产学研合作政府专项基金,利用高校、研究院所在陶瓷领域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依据平川区陶土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具有平川特色的特种陶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