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局部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底部
在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陈列厅中,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瓷器珍品,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长武县博物馆旧藏的青花人物罐。
罐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通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至下渐收。足直下至底,平底,矮圈足。通体施以青花纹饰。采用颈、肩、腹、胫四段分开的装饰手法,自颈部至足部以三道卷草纹带将整个罐体纹饰分为四层:第一层,在颈部饰有一周狭窄的缠枝菊花纹带。第二层,在肩部饰有缠枝莲纹。第三层的腹部纹饰是这件器物的主体纹饰,为人物故事画,共有6个人物形象,其中四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引领象舆,一人坐于象舆之内,面部不清,从发饰、服饰、装饰上看均为典型的元代风格,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画面的局部以山石小草、洞石树木相衬托,使画面情趣盎然。第四层,在胫部饰有一周栅栏式变体莲瓣纹,各不相连,莲瓣内绘画杂宝纹。整体绘画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层次分明。通体施青白釉,釉汁光润透亮。青花发色灰暗,青中发紫,深沉而浓重。
此件器物的主题纹饰表现的是人物出行场面,画面中的象舆,与元代贵族的出行有很大的关系。在元代,南方各地和南亚各国向朝廷进献大象和驯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超过了以往各代。当时在宫廷里亦驯养大象,皇帝出猎,来往于两都(上都在开平,大都即北京)均乘象舆。《元史·刘好礼传》载:“礼建言中书(省),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此青花器上再加上画面中有一骑马者身背弓箭,可以推断此罐腹部的装饰应为元代贵族出猎图。
元青花器的图案花纹以常见的花卉、瓜果、鱼禽、虫草、云龙纹为主,亦盛行以小说、戏曲为主题的人物故事画内容,这一特色一直延续到明清。虽然人物故事画的内容很多,但有元朝贵族出行图的却不多见。根据现有资料推测,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典型元青花器大多烧造于元代后期,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及青料发色与元末明初的器物较为接近,判定此件器物的烧造年代应为元末明初较为准确。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一直享誉世界,并成为世界性的陶瓷文化现象。对于青花瓷的研究,中外学界已有丰硕的成果。一般来说,青花瓷产生于唐,其烧制技术成熟于元末至正年间。青花瓷以它典雅端庄的造型和浓重浑厚的色调而闻名于世。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们对元青花瓷认识的普遍提高和国内外拍卖价格的不断飙升,国内的收藏形成了一个热潮。但故宫博物院王健华女士通过对存世的典型元青花瓷器的统计,指出国内外收藏的典型元青花瓷器总数仅为400余件,并没有个人收藏的期望值那么高。所以我们认为,诞生于青花瓷器烧制技术成熟时期的这件青花人物罐,无疑是元末明初的青花瓷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编后:此罐人物绘画与日本出光美术馆与中国首都博物馆藏的两件昭君出塞图有近似之处,但象舆人物更为罕见,绘画题材有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