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大规模的民间珍宝评比活动在无锡热闹上演。在民间藏品的认定方面,专家们的“法眼”固然重要,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涉及到最基本的品类鉴定,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最好不要光听专家说,也可以请求检测机器的帮助。“比如说瓷器的断代、断源等,机器检测可能更‘靠谱’一点!”
这两天,市民蒋先生就告诉记者,他也想拿着家里祖传的一个宝贝——“元青花”瓷前去参加“赛宝”,想请专家们给把把关。不过,他也有疑问,专家会不会看走眼呢?“常有一些玩收藏的朋友讲起来,说会有看走眼的情况,这样的话,万一丢弃了真东西,不是太亏了。”
据悉,书画、瓷器,玉器和杂项,是如今收藏界的四大品类。而对于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想要做到看东西“不走眼”,没个10年、20年的工夫不行。尤其是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普通人如果想要做到“慧眼识宝”,还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为此,很多的收藏爱好者喜欢拿着自己的藏品向专家请教。不过,这当中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不排除个别专家出于特别的目的,刻意地夸大或者贬低藏品的价值,甚至有些伪专家以骗取鉴定费为目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收藏爱好者该怎么办呢?有关人士透露,其实还有个办法,就是用机器来检测,尤其是在瓷器藏品一块,国内现有的光谱测量设备仪器就可以通过瓷器的成分检测,断定瓷器的真假和年代。一般来说,包括唐三彩、宋元明清瓷器都可以“鉴定”。位于红豆国际广场附近的无锡市古今艺术品鉴定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就有相关的专业检测仪器,可以通过分析瓷器的化学成分,来确定瓷器的“真伪”。该人士称,目前作为无锡市唯一一台这样的设备,他们的光谱仪仪器就可以进行这样的“鉴定”。“很多仿品可以在外形、做工上造假,但是仪器检测出的制作材料成分和金属镀层等信息是无法造假的,机器可以分析出来。”
有关人士称,专家鉴定和机器鉴定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根据经验和学识来进行判断,而后者更多地以仪器设备,通过分析的手段来进行认定。“机器可以断出大体的年代,比如陶瓷的烧制材料成分可以显示是哪个朝代烧纸的,其烧制的手法如何,至于说具体的历史文化内涵价值等,则需要专家来给出精准的认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