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上午公布宋代哥窑瓷盘损坏事故处理结果
直接责任人被处行政记大过
今天上午,故宫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故的处理结果,对造成本次文物损坏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故宫表示,2011年7月4日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认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电脑输入数据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根据有关规定,对造成本次文物损坏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故宫承认,这次文物损坏事故,说明故宫在文物管理制度的落实、文物使用操作的细节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责任制落实、责任心培养上仍存在差距。故宫方面表示将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训,落实整改措施,完善有关制度和措施,严格责任制、问责制,并强化监督和检查,保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但对于这份处理结果,民众似乎并不满意。有网友提问:为什么对相关责任人“语焉不详”,到底是谁承担这个责任?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只是“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受罚,是否合理。有读者表示:故宫应该通过这件事查找自己管理制度的漏洞。调查的重点应该在事件原因上。但在处理结果中,故宫对于原因只是说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损坏,完全不提当时是否有专业人员在场监管,整个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建议彻底调查故宫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漏洞,如果损坏事件存在管理问题,就应该有更高层的领导接受处分。
还有人质疑这个处理是否过于“轻描淡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行政部门、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的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造成文物保护单位、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开除公职或者吊销其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从业资格的人员,自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从业资格之日起十年内不得担任文物管理人员或者从事文物经营活动。损坏国家“一级文物”是否算“情节严重”?是否应该依法开除公职或吊销其从业资格?处理结果是否应该由故宫“自己说了算”?
就网友们质疑的“瓷盘调包”问题,记者上午致电故宫有关联系人,希望提供损坏瓷盘被损之前的图片,故宫表示,目前不向媒体提供原件照片,但故宫没有给出不提供照片的原因。(李莉)
故宫回应“调包”传闻
类似器形不止一件
故宫受损哥窑瓷盘的图片经央视公布后,有网友质疑该照片与故宫官网的资料图片以及此前媒体报道的图片不符。故宫昨天澄清:两者本来就不是同一件宋代哥窑。故宫的同类器形不止一件,此次损坏的是1970年出土的一件哥窑,而网上流传的那件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为清宫旧藏,目前正在故宫瓷器馆展览。
故宫受损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央视曝光后,有细心网友发现,在故宫的官网上,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而在央视公布的正视图和背视图中,并没有出现腹壁向里凸出的6道棱线,而且圈足是圆的,也不是像资料照片中随腹壁起伏变化,最为重要的是圈足露胎处没有呈现黑褐色。基于此,有网友质疑故宫“狸猫换太子”。
对于网友的质疑,故宫方面解释,两者本来就不是同一件宋代哥窑盘。故宫方面解释说,同一名称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故宫共有15件。虽然名称相同,但器形有所差异,具体要依靠文物编号区别。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介绍说,网上公布的照片是一件清宫旧藏的一级甲等文物,这只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目前正在故宫瓷器馆展出。而损坏的这件文物是1970年10月在南京中华门外张家洼发掘的明代洪武四年汪兴祖墓出土文物,当时哥窑的盘子出土了11件,其中有两件拨给故宫。一件釉水稍微好的就是现在损坏的这件,定为一级乙等,另外一件在地底下受到腐蚀而釉面失光。
故宫方面表示,已启动制订破损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修复计划。一旦修复计划获批,文物修复将马上启动。但吕成龙坦言,文物损伤以后,不可能恢复到百分之百一样。现在技术可以修复到基本看不出来。
记者就修复问题咨询收藏家马未都,马未都建议,不要急于修复损坏的瓷盘。“现在的修复技术一般都要使用化学黏合剂,在黏合之后确实可以使器形看起来更完整,但化学方法的黏合在几十年之后可能会出现变色等问题。也就是说,其实目前的修复手段并不完善。而这种修复手法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即使以后有了更先进的修复技术,也不能将瓷盘重新分解进行二次修复。”马未都认为,目前同时代的哥窑瓷器不止一件,同类器形也不止一件,如果从展览角度说,暂时不修复并不影响大家对哥窑的欣赏,所以可以考虑暂缓修复,等技术手段更加完善的时候再进行修复。(李莉)
投保缺乏第三方组织定损
国内艺术品保险问津者寥寥
故宫宋代哥窑瓷器的破碎令许多人惋惜不已,但这样贵重的艺术品却没有保险进行理赔。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艺术品综合保险市场仍是乏人问津,少数投保者多以国外到中国展览的艺术品为主。记者了解到,国内大型保险公司都设立了艺术品综合保险,但由于缺乏第三方鉴定机构,价值和损失难以估计造成艺术品投保成了难题。
国内艺术品多数未保险
今年5月故宫引进的价值千万的藏品被盗,几天前珍贵的哥窑文物损坏再次拉响了警钟。根据调查显示,艺术品的损失比例大概为:40%的运送与装卸损失,38%的盗窃损失,18%的火灾、水渍、烟熏等损失,4%的光线、温湿度、诈骗、地震、暴风、闪电等损失。但目前,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美术馆,多数藏品都处于无保状态。
今年1月,保监会网明确提出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在内的11个试点险种,并确定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三家作为试点保险公司。目前,人保财险的艺术品综合保险涵盖提供火灾、爆炸、自然灾害、盗窃等风险保障以及艺术品馆藏、展览及运输等环节,但问津者却寥寥无几。
“我们特别希望国家级艺术馆能投保,但除了偶尔展出几乎没有。”人保财险负责人郭女士告诉记者,国内艺术品保险发展很不成熟,国家级投保的机构寥寥无几,主要是观念问题和上级资金调配问题。私人藏家虽然对投保有兴趣,但保险机构却不得不防范道德风险。
大英文物来华展保费5100万英镑
据介绍,艺术品的保额确定多数由国家权威专家评估,价格由市场和交易价格决定。国家级的文物则一般由专家综合市场价格进行评估。保费视艺术品价值一般从保额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不等。
“目前国内的艺术品上保险比较少,还是以国外到中国巡展的多。”人保财险的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以大型商场的艺术品专区、艺术品信托投保为主,另外798艺术区的一些画廊也经常光顾,总体来说还是以评估相对简单的当代艺术为主,国宝级的珍品却几乎没有。“大家不太愿意为展品投保。大部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意外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据介绍,主办方对展出的艺术品承保具有选择性,几十件展品可能只会对其中一两件投保。
记者查询到,在曾经承保的项目中,张晓刚的油画《全家福》保险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走进奥运北京邀请展”的一块坑头田黄石保额为2亿;中华世纪坛“六大文明”文物展览保险金额8600万欧元;大英文物来华展览保险金额:5100万英镑;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印加人及其祖先珍宝投保1320万美元。
国内缺乏第三方鉴定机构
一方面国家级的机构投保寥寥,另一方面私人藏家的艺术品包括拍卖行的艺术品保险公司却不愿意上保险。
“道德风险和鉴定风险都是我们不愿意承接的原因。”保险公司告诉记者,艺术品的价格难以估计,估价本身就是个难题。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也没有一家服务于商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来做中间人。“就算是专家给出展品的市场价值,一旦出问题,这个损失怎么算?”业内人士表示,文物艺术品损坏后的价值最难估计,假设故宫的哥窑瓷器购买了保险,如果碎成粉末无法修复,保险公司肯定按照全损理赔。但碎成6瓣进行修复,修复后价值多少?谁说了算?按照什么标准理赔?都很容易产生纠纷。
保险公司告诉记者,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是中国艺术品鉴定的最高机构,但它不为商业服务。专家出具的证书只表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包括商业价值。因此,对于很多展品和私人收藏来说,投保缺乏一个有资质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傅洋)
全国将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
昨天,国家文物局向全国文物部门发出通报,要求各地文物博物馆单位吸取故宫哥窑瓷器损坏的教训,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文物安全。
通报称,8月1日,故宫博物院向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报送了事故调查和整改情况的报告。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立即组成包括有关专家在内的核查组。经核查认定,该事故确系工作人员操作检测仪器失误所致。根据事故情况和核查结果,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责成故宫博物院追究有关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近期,国家文物局将组织开展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大检查。文物局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博物馆及相关机构的安全检查,重点排查安全防范设备设施和科研仪器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