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这件宋代哥窑盘受损,作为一个亲自把它从墓室中捧出来的老文物工作者,我很痛心!”面对着电脑屏幕上受损的国宝,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原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成员季士家喃喃自语。近日,北京故宫国宝级文物“宋代哥窑盘”受损震惊全国,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件文物出土于南京中央门外。昨日晨报记者找到了当年两位考古发掘者中唯一在世的季士家先生,披露这一国宝文物出土、辗转前往北京的尘封往事。
【哥窑盘现身王侯墓】
农民挖地基时发现“王侯大墓”
昨日,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表示,损坏的这件文物是1970年10月在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出土的文物。季士家感慨,当时张家洼的农民文物保护意识非常高,虽然没有奖励,他只请农民吃了一顿饭,但是把明代王侯汪兴祖的大墓完整地保护下来了。
1970年,南京还没有成立南京市博物馆,当时的文物管理发掘机构是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今南京市文物局前身)。而当年参与发掘明代东胜侯汪兴祖墓的两位考古专家中,南京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李蔚然先生已经去世多年,而季士家先生是唯一在世的亲历者。“当年挖到哥窑盘的地方不是故宫专家说的中华门外,而是中央门外的张家洼。”季士家向记者澄清。当时,一位农民在张家洼附近平整地基时,突然挖到了一个“硬块子”,仔细一看像是砖头,难道发现了文物?农民立即向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汇报。当时,南京市文管会派出李蔚然和季士家两位考古人员前往张家洼,季士家至今还记得,他俩是从中央门车站那边走到张家洼的,在路上就花了一两个小时。
走到现场一看,“有明城砖,规模很大,基本就能判断是明代王侯大墓了。”后来在墓室中发现的墓志铭证实,墓主人正是明朝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封东胜侯的汪兴祖。
阁楼式墓顶竟有仿木结构斗拱
在解放前,这座王侯大墓曾经被国民党军队在顶上挖过壕沟,因此墓室后部的墙壁、券顶已经被破坏。考虑到土方工程量非常大,因此李蔚然和季士家就选择只清理了墓室内部。“这个工程一共只花了两天时间,按照现在几个月的考古速度来看,确实是快了一点。但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算是历史局限吧。”季士家告诉记者。
有一部盗墓小说叫做《鬼吹灯》,讲的就是盗墓贼进入墓室,首先会点一根蜡烛,一旦蜡烛熄灭,盗墓贼必须迅速离开墓室。而在这座大墓发掘时,季士家确实发现了点灯的容器一个破碎的大缸。“我是从墓门进入墓室的,就在墓室门口处发现了一个大缸。这就是当年的长明灯。”季士家告诉记者。
“我走进墓室一看,心里非常震撼,这座大墓内部竟然是阁楼式的,还有用砖做的斗拱呢!”季士家感叹。他又拿来纸笔,一边给记者回忆41年前走进大墓时的场景,一边为记者画下当年所见到的一些建筑和器物。
他告诉记者,这座大墓的墓室分上下两层,就像一个阁楼,每层又间隔成前后两间。而另外一个让他吃惊的现象是,在每个角落里,都有一根圆形的倚柱,这些柱子都有1米多高,是用筒瓦连接,中间填满石灰,看起来都非常美观。
哥窑盘装进帆布书包背出墓室
而最让李蔚然和季士家欣喜若狂的是,由于这个墓室保存完好,一大批琳琅满目的金银饰物、陶瓷玉器展现在他们面前。而至今让季士家赞叹的是一套“云龙纹金镶玉带”,里面一共有14块玉带饰,雕刻精美的玉器和金器组合在一起,美丽又高贵。“现在这套金镶玉还保留在南京市博物馆呢,经常展出。”季士家表示。
那么,当年一共出土了多少文物呢?季士家先生表示因为年代久远,他已经记不清楚了。记者查阅了1972年李蔚然先生在第四期《考古》杂志发表的文章后发现,当年一共发现了随葬器物74件,分陶器、瓷器、玉带饰、金银器、铜饰、铁武器和石墓志。
而本次故宫受损的这件“宋代哥窑盘”却深刻地留在季士家的记忆里。他表示,一走进墓门,就很惊奇地看到一大摞盘子堆放在墓室的角落里。他走上前去拂去灰尘一看,“青瓷,有开片,厚实。”立即就判断这应该就是哥窑瓷。“这是宝贝啊,民间有传说,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季士家告诉记者。
在当时,即使是国宝级文物,运送也是单枪匹马。季士家告诉记者,他数了一下,一共有11个哥窑盘,其中大盘3件,中盘1件,小盘7件。“我当时带了一个帆布包,把11个哥窑盘装进去背回了朝天宫,上交了保管组。”季士家表示。
最新进展
故宫博物院处理相关责任人
网民认为处理“偏轻”
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3日发布消息称,根据有关规定,故宫博物院对造成宋代哥窑瓷器损坏事件的责任人作出处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对于这样的处理,网民普遍表示不满,认为处理过轻。为此,记者3日下午致电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了解故宫博物院对事故处理依据。陈丽华副院长表示,此处理依据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第10章“奖励与惩罚”之第86条。
记者试图进一步了解该条文具体内容,故宫有关方面表示,此为故宫博物院内部管理规定,不便对外公开。新华社
【咋去北京的】
季士家:
用两件哥窑盘换了一堆明清瓷
受损事件发生后,记者向知名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进行了求证,当得知了受损瓷器的编号之后,叶佩兰通过查询,确认该件文物为上世纪70年代初在南京发掘的明代洪武年间汪兴祖墓的出土文物。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也证实,损坏的这件文物是1970年10月在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发掘的明代洪武四年汪兴祖墓出土文物,当时哥窑的盘子出土了11件,其中有两件“划拨”给故宫。一件釉水稍好的就是现在损坏的这件,定为一级乙等,另外一件在地底下受到腐蚀而釉面失光。
那么,北京的这两件“哥窑盘”到底是不是“划拨”给故宫的呢?季士家先生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记忆,这两件哥窑盘根本不是“划拨”给故宫的,而是当时的南京市文管会与北京换的。“换来一堆明清瓷器。”季士家表示。当时北京虽然是首都,但是由于北宋哥窑瓷器非常珍贵,在全国数量又非常少,因此才与南京交换的。
【年代存疑】
这两件哥窑盘
可能不是宋代而是元代的
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故宫损坏的瓷器全称应该为“哥窑葵瓣口折腰盘”,曾在故宫库房工作40余年的她,用手亲自摸过、用放大镜研究过这件文物。“目前,这件文物属于宋代还是元代,在业内还存有争议。”叶佩兰介绍说。
南京一位从事过多年考古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从考古界的实践来看,出土的哥窑瓷都是创烧于元代。宋代墓葬没有出土过哥窑瓷。从南京来看,1975年溧水永阳镇发现一个元代窖藏,出土了19件文物,有哥窑器4件,这4件正是典型的元代器物。而从汪兴祖墓来看,他是明代人,墓中放了11个哥窑盘,最大可能也是明代的上一代元代的哥窑瓷,而不是跨了一个朝代的宋代烧制的。
【记者探访】
北京哥窑盘的“兄妹”
在南京市博生活好得很!
两件哥窑盘去了北京,而其他的哥窑盘都在哪里呢?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了解到,其他的9件哥窑盘都保存在南京市博物馆,其中有1件正在展出,其他瓷器都安静地躺在南京市博物馆的库房里,安静地享受“特殊保护”呢。
昨日记者来到南京市博物馆获悉,当年汪兴祖墓出土的文物中,除了玉带和一件哥窑盘在展出外,其他都保存在库房里。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南京市博物馆刚刚落成的“玉堂佳器”展厅。这座去年9月份刚刚落成的新展厅曲径通幽,如同江南园林一样的展厅可谓是“豪宅”了。走进展厅,绕过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是哥窑盘的陈列位了。
记者看到,这件哥窑盘有多棱,也是开片纹饰,但是奇怪的是,在哥窑盘周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官窑盘”字样。南京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宋燕表示,他们从来都叫官窑盘,但其实这就是汪兴祖墓出土的哥窑盘。
与北京的“同墓兄弟”遭遇不测相比,南京市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哥窑盘可谓享受特殊待遇了。除了住在这么奢华的“豪宅”里,安保严密,就连光线都不一样。宋燕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文物,这里打的灯光都是冷光。此外,除了这件展出的文物外,其他哥窑盘都珍藏在南京市博物馆的地下库房内,享受特级安保、恒温恒湿,十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