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故宫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南京也有。目前,正有一件这样的盘子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玉堂佳器馆展出。
7月4日,故宫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证实来自南京,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南京发掘的明代洪武年间汪兴祖墓的出土文物。1970年从汪兴祖墓出土的哥窑瓷盘一共有11件,当年拨给故宫2件,南京市博物馆自己还留有9件,其中一件国家一级藏品正在展出。
“这种瓷盘叫花口粗金,价值非常高。”南京瓷器鉴定专家周道祥说。不过,一家大型拍卖行说,这种高古瓷从来没有拍卖过,不好估价。
国宝级藏品正在朝天宫内展出
虽然是同一座古墓出土的,但在南京,盘子的名字叫“官窑盘”,目前只展出了其中的一个。这个官窑盘和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相距不远,都在玉堂佳器馆展出。虽然已经亮相了一段时间,但大家过去都没有发现这个盘子原来这么珍贵。
“我们也跟着火了一把。”一位工作人员说,故宫的事情出来以后,很多人来看这个官窑盘,就是想开开眼界,看看这么珍贵的盘子到底长什么样。
昨天下午,展厅内的观众虽然不多,但来者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官窑盘上,大家边看边琢磨。正在展出的官窑盘在展厅正中位置,这让它看上去“地位”很高。左边是一个定窑盘,右边也是一个哥窑盘。但三个盘子看下来,中间这个官窑盘更高贵一些。旁边的木板上写着:南宋官窑盘。这个官窑青釉瓷盘是1970年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汪兴祖墓出土的。釉色青灰,釉面平滑,釉质光滑如玉。特点是利用釉面自然开裂装饰瓷器,盘正反面冰裂的纹片纵横交织,就像覆上了一层网。
细细看去,这个盘子比现在普通家庭用的菜盘子还稍微小一些,它被支在一个特殊木架上。口沿有点像花,一共是6个瓣,盘子中间一条条的纹,还透着点黄色。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件正在展出的盘子,别看它个子不大,但价值连城,是国家一级藏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国宝”级藏品。
当年出土11件珍贵瓷盘 两件调换给故宫博物院
如今已经退休的考古专家季士家是唯一知道这件国宝级藏品当年怎么出土的。“那是1970年10月,我们接到农民的举报,说中央门外张家洼挖到了古墓。”那时候的10月,天还有点热。
接到电话后,季士家和另一位专家李蔚然赶到了现场,对这个古墓进行了清理。季士家回忆,这座古墓特别大,在北郊中央门外一小土山南麓,西距张家洼一华里,南距中央门五华里。那是一座长方形阁楼式券顶砖墓,墓上有封土,外观呈一长条形土墩,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米,顶部因长年水土流失,高只有4米多。墓室后部的墙壁、券顶等已经被破坏,室内也积满了大量土。当时,这个墓清理得比较仓促,只清理了墓室内部。
墓室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又隔成前后室,内部都是仿木建筑结构,用砖瓦做出柱、枋、斗拱等饰物。上层都是券顶式,高2.36米,前后两室的长、宽与下层相同。
这座这么讲究的古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共出土了随葬品74件,陶器、瓷器、玉带饰、金银器、铜饰等等。最让季士家印象深刻的是11件官窑盘。在当年的考古简报上写着:11件盘位置在古墓石门的前部,出土时有的盘子叠压在一起。“它们都是哥窑制品,分为大中小三类。葵瓣口,青灰色釉,开片。大盘圈足露出紫酱色胎骨,中小盘底部留有支烧痕迹。大盘一共三件,口径16.1~16.4厘米,中盘一件,口径15.3厘米,小盘七件,口径13.5~14厘米。”有意思的是,当年的考古简报上也说是哥窑盘,后来怎么改成了官窑盘?也没人说得清。
上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用两件明清瓷器和南京市博物馆调换,取走了其中的两个哥窑盘。不过,季士家已经不记得换走的是哪一种口径的了。
推测:很可能是赏赐品
季士家当年考古发掘的那座古墓可不是一般人物的,是明代功臣汪兴祖的墓。
季士家他们当年发现了墓志。墓志用铁箍两道束缚在一起。墓志的志盖上写着:“故荣禄大夫同知大都府事赠开国辅运推诚宣……东胜侯”等字样。这说明,墓主人就是东胜侯汪兴祖。
汪兴祖何许人?专家说,汪兴祖是朱元璋部将张德胜的养子,曾经改为张姓,后来又恢复原姓汪。汪兴祖是庐州(今天安徽合肥)巢县人,生于1338年,死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汪兴祖一生戎马,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10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朱元璋成立明朝帝国后,汪兴祖被封为荣禄大夫、同知大都府事,死后赠东胜侯等,食禄1500石。
汪兴祖为什么会拥有如此珍贵的瓷盘?在600多年前,当时的哥窑盘已经非常珍贵,是宫廷御用品了,为什么会到汪兴祖的古墓中?瓷器鉴定专家周道祥说,为了赏赐自己的开国功臣们,朱元璋总会拿一些贵重品赏赐给他们,笼络人心。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明代开国功臣沐英墓里出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汪兴祖墓内则是哥窑盘。“明朝推翻元朝的时候,他们得到了元朝宫廷的一批古玩珍品。明朝建立后,由于汪兴祖是开国功臣,为了奖赏他,朱元璋把这些盘子赏赐给他,笼络他。”
价值几何? 专家说,价值很高
正在展出的这个瓷盘价值如何?周道祥说,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等代表了宋代最高的瓷器制作水平。不过,近千年过去,人们都没有哥窑的窑址。在民间还流传着“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的说法。至今哥窑还蒙着神秘面纱,它是哪里烧制的?怎么烧出来的?
哥窑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它们个个表面都开有许多的纹片。这些开片,有黑颜色的线纹,有的金黄色。“关于哥窑,民间还有一些传说。据民间传说,浙江龙泉地区有一户人家姓章,世代制作瓷器为生。宋朝时期,章家有弟兄两个,老大老二烧制的都是龙泉青瓷。但有一年父母去世,老大老二就分家了。老大家的窑叫哥窑,老二的叫弟窑。在老大烧窑的时候,因为一时疏忽,温度没控制好,打开窑口时发现,烧的瓷器都有一道道的纹路。老大急坏了,找老二想办法。但老二老婆不同意。没办法,老大只好带着次品去街上卖,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经过老大精心研究,这种瓷器样式别具一格,件件都带有裂纹。因为是老大烧的,所以,大家都叫它“哥窑”。
“哥窑后来受到了官方、宫廷的推崇,大部分产品都只供宫廷使用。”周道祥说,哥窑产量不高,瓷器存世非常稀少。全世界可能也不足千件。就我国的博物馆中,故宫博物院藏63件,是最多的。哥窑藏品中国宝级的更是少之又少。
哥窑价值如何?“如果定价,很高很高。”周道祥说。
拍卖行说,没法估价
专家眼中,这个瓷盘贵到让人咋舌,那拍卖行怎么看?记者找到了目前国内非常大的一家拍卖行,不过,谈起估价,一位专业人士叹了口气:没法估价,没有拍过同类藏品。
这位专业人士说,我国大型拍卖行一般都不拍高古瓷,主要是争议比较大,没办法辨别真伪。现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瓷器,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价值肯定很高,但没办法估价。”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瓷杂部经理杨帆说,价值过千万元是肯定的。目前,关于哥窑是什么时候有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宋代就有了,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是元朝才有的。汪兴祖墓里出土的瓷盘最起码是明朝初期的,但这个瓷盘是元朝时期烧制的,还是宋代烧制的,还值得研究。
至于为何当年考古简报上说是哥窑盘,但展厅内却说是官窑盘,杨帆说,这是因为官窑和哥窑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烧制工艺都精致到了极点,不过,官窑偏青,哥窑偏黄。官窑的纹路要大一些,哥窑的纹路要小一些紧凑一些。“这些都不是问题,仔细鉴定一下,就可以修改的。”另外,官窑是官方烧制的,而哥窑是民间烧制的。
宋代哥窑瓷器损坏事件进展
网民认为责任人处理“偏轻”
故宫博物院称处理有依据,具体规定不便对外公布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记者 廖翊)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3日发布消息称,根据有关规定,故宫博物院对造成宋代哥窑瓷器损坏事件责任人作出处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对于这样的处理,网民普遍表示不满,认为处理过轻。为此,记者3日下午致电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了解故宫博物院对事故处理依据。陈丽华副院长表示,此处理依据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第10章“奖励与惩罚”之第86条。记者试图进一步了解该条文具体内容,故宫有关方面表示,此为故宫博物院内部管理规定,不便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