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故宫博物馆官网发布宋代哥窑瓷器受损处理结果。故宫称事故系工作人员操作电脑输入数据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直接责任人被行政记大过,部门负责人被行政警告。
故宫相关部门的处理决定,行云流水一般地充满了行政化的色彩。看后让人不禁感叹,其书面化语言的严谨,其对处理结果的一板一眼,仿佛那个破碎的翠绿色的盘子,跟故宫的管理毫无关联,完全是一次电脑操作所导致的偶然事故。但真如其行文所言,故宫毁损的宋瓷是一次标准的小概率事件吗?我看未必。
我们不妨数数近年来围绕着故宫发生的诸多新闻,从前几年的星巴克,到悄然出现的豪华会所;从前不久保安人员放走盗窃者,再到此次的宋瓷化为碎片。哪一条新闻,不是暴露出故宫在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呢?
其实,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故宫,绝不仅仅是因为宋瓷珍贵那么简单,因为通过一系列故宫的表演,公众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三个字——不放心。通过星巴克魅影,人们看到了故宫商业的一面;而豪华会所的灯光,则照射出故宫依然热衷于红尘的一面;前不久的故宫失窃,充分说明这个最需要安全的地方恰恰管理混乱;而宋瓷的破碎,则暴露出故宫在最应有的专业性上的极大欠缺……这样一个故宫,能让人放心吗?
诚然,在商业化的社会里,任何一个机构都会不可避免地要与资金打交道。但置于滚滚红尘之中,故宫却全然找不到北,屡屡以负面新闻放大着自己举步维艰的老态龙钟之相,有了如是的一种不良累积,谁会说故宫宋瓷的破碎是一次偶然事件呢?
或有人说,管理上的混乱,可以通过事后问责来慢慢理顺,这话倒是没错。但对一个只知道用官腔来应对危机,只会用行政言辞来梳理自己过失的机构而言,看似严厉的问责已然如同罚酒三杯一样轻柔充满怜惜之意,我们又怎能指望问责之后的反思会透彻心扉?更何况,如此之大的事件,有关部门依然坚持让当事人——故宫管理方自查自纠自责呢。
更进一步说,最需要专业性管理的地方,其主要管理者却是不折不扣的政务工作者,换言之,就是典型的外行去管理内行,焉能不事故不断,乱相丛生?
笔者认为,故宫目前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这绝不单单是一只盘子的事!这只盘子的背后隐藏着种种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故隐患。这才是民意愤怒的原因。
另外,俗话说的好,有破才有立。一次事故如果解决得好,解决得到位,同样可以成为重建信用的一次契机。可故宫如果抓不住这个机会,就只能继续忍受民意的愤怒,在民愤中背起不负责的负面标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