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是明后仿哥窑花口洗
日前,故宫所藏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受损,引发广泛关注。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耿宝昌研究员曾在一篇《谈宋代哥窑》的文章中提到,1940年,故宫博物院曾在扬州从私人手中征得一件宋代哥窑盘口弦纹瓶。但是扬州文物界和收藏界对此事都不甚了解,扬州作为南北都会、东南形胜,经济发达,为什么一直未能发现宋代哥窑文物?
扬州少见
出土多为明清仿品
市文管办副主任、佛教博物馆馆长朱戢擅长于古陶瓷研究,他说,扬州未发现过宋元哥窑器。
朱戢介绍,仿制的哥瓷从明代起开始大量出现,特别是清代仿品特别多,所以扬州出土发掘得较多,主要是从明清基建工地出土不少,扬州天宁寺内店家也曾出手过,市双博馆就有一件清代哥窑器。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景德镇、宜兴都曾大量仿哥窑器,但充其量只能说是仿古工艺品。然而其烧制工艺都远远不及宋代哥窑的水平。
朱戢解释,唐宋元明清时,扬州都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但是由于哥窑器在当时是贡品,都为皇室贵族所有,属于官窑生产,所以民间使用极少,虽然元代皇子也曾在扬州做官,但仍然没有发现哥窑标准器,也说明了哥窑产量少,传至今不容易。虽然运输船只经过扬州,但是并不销售,所以扬州传之很少。
扬州博古
有件据称是明后仿品
昨天,记者在扬州博古收藏中心看到了一件据称是明后仿哥窑的花口洗。该中心负责人杭从明认为,哥窑被列为宋代名窑,哥窑瓷从元代末期为藏家争相收藏。哥窑历朝历代都在模仿,扬州博古中心哥窑瓷器有好几件,但是没有宋代的,经X光谱仪分析鉴定,所藏的均为明、清后仿。
明初仿哥窑瓷与元代雷同,见南京明洪武年间沐英墓出土的哥窑双贯耳长颈瓶,胎色灰黄,质不坚细,月白色釉,釉薄欠光润,开细小片,口部涂茄紫色的黄褐釉为饰,器型倾斜欠规整。扬州市博物馆也藏有明墓出土的与之相同的成对器物,其釉面同上,颇具南京明故宫、凤阳明皇陵等处遗存的明初青白瓷砖瓦之风貌。
延伸阅读
哥窑瓷器有哪些特点?
杭从明告诉记者,哥窑瓷器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裂纹,这种片文大小有别,裂纹颜色的深浅也不一致。由于器形的不同和釉料收缩区域的不一样,在器物上造成了外观效果的差异,纹片的交错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较粗疏的黑色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叫做“金丝铁线”。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文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宋代的瓷器流传到今天,由于胎体和釉面多次经历热胀冷缩,往往都会在瓷器表面出现裂纹。而哥窑瓷器上的裂纹,却在刚烧制好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人们采取了特殊的工艺,使烧制好的哥窑瓷器在冷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独特的裂纹,美丽的裂纹也就逐渐成为了哥窑的象征。瓷器上的裂纹与底色形成色泽上的对比,深浅相近、条块分明,非常自然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