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舆论界闹得沸沸扬扬的故宫“瓷器门”事件,起源于上个月初的一次文物检测失误。一名受过正规培训的文物科研人员在操作古陶瓷检测仪器时,因输入数值有错,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得太高,压破瓷盘。
虽然故宫已经对压破宋代瓷盘的科研人员进行记过处分,但中国社会批判故宫的声音依然没有平息。有网民指责当局处罚太轻,而媒体也进一步质疑被压破的瓷盘其实是宋代官窑制品,比故宫所宣称的来得更珍贵。
故宫文物信息遭质疑 到底是官窑还是哥窑?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专家认为,故宫被挤碎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其实是出自宋代官窑。而南京博物院陶瓷专家程晓中也表示,那件被挤碎的瓷盘采用的是“双支烧”烧造工艺,是官窑特有的,所以不应称作哥窑。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的说法,指的正是宋代五大名窑。其中,被排在首位的官窑是由皇家官府直接营建,因此官窑制品的地位一般被视为比哥窑再高一级。
据瓷库中国记者了解,故宫那件被挤成6瓣的瓷器,1970年出土于南京中央门外的明初战将汪兴祖墓中,《考古简报》显示,同样的瓷盘共出土了11件,当时确实被定名为哥窑瓷盘。后来,故宫博物院用一批明清瓷器交换了其中的2件,此次受损的瓷盘便是其中的一件。
故宫从去年起开始对宋代官窑作科技鉴定,其间举办了研讨会,并在故宫延禧宫举行了展览,没想到就在为这件青釉葵瓣口盘作鉴定,有望用科技手段为其正名时发生了意外。面对公众“是官窑还是哥窑”的质疑,目前故宫博物院尚未给出进一步说明。
网友众说纷纭 国宝处境令人堪忧
千年古瓷,香消玉殒,令很多关注瓷器的网友心痛不已。在媒体质疑的同时,很多网友也对“瓷器门”看法不一,众说纷纭。继前段时间的展品被偷,此次的国宝遭损,让故宫再次立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大多数网友还是保持着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此次宋瓷被毁事件和故宫的所作所为。
网友“笨66”说:“不是恶意没必要口诛笔伐,不要一个物件毁了人的一生。”他期待公众首先能够尊重传统文化,尊重文明,不要一味指责,更不要因为一件文物而毁了一个研究人员的一生和一个家庭的幸福。他认为盲目偏激的指责是有悖文明的,也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一种反驳与亵渎。也有网友认为公众在面对此类事件时,要冷静下来,不要无限放大事件本身。
更多的网友在担忧故宫博物院中众多国宝的处境。他们说,随着故宫接二连三发生问题,管理水平低下,滥竽充数的人愈来愈多,国宝处境令人堪忧,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迟早会被这种懈怠和低能毁于一旦!
然而,此时的故宫,摔碎一个盘子,绝对不同于家里夫妻吵架拿过来一个盘子摔碎撒气,事后关起门来打扫干净就完事了。今天的故宫不再是谁的私家花园,故宫的盘子就是大家的盘子。盘子摔碎了,要是不能给公众及时交待,就是对公众撒气摆脸色,而且近期关于故宫负面事件的报道不断,也就难怪公众对故宫中众多国宝的处境多了层层顾虑。
文物需保护 传统文化更应传承
文物者,稀世也,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千百年的岁月风雨深刻地变迁着国家人文状貌,幸有文物可成国史民情与文化遗韵的探幽路径。众多文物没有在几千年的战火中毁灭,实属难得,谨慎保护无可非议。故宫方面由于操作失当致使文物损坏,遭受众人指责也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在人们对故宫口诛笔伐之时,在为损坏的文物扼腕叹息之时,何不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文物尚可传承,而文化是否已被我们毁坏殆尽?
很多人只知道,文物都是宝贝。在众人皆浮躁而功利的信息时代,对网络上瞬息万变的信息尚且应接不暇,很多人早已丢失了自我判断的能力,盲从而无知,别人一开始评论,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跟上,评头论足,开始骂声一片,而“官窑”、“哥窑”究竟为何物,他们却一概不知,更不要说在批判前能够静下心来,去认真看一眼被损坏的瓷器到底是什么样子,蕴涵着怎样的古韵风情,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来源。瓷库中国的网友说,瓷如玉,玉经琢磨,而瓷浴火涅槃,都以其线条柔和,温和润泽,浑厚古朴而给人庄重质朴之感。但是,在如今社会中,很多人已经无法领略得到瓷器的深厚内蕴。
瓷库中国的资深瓷器专家介绍说,瓷器是中国最著名的手工艺术品之一,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通过存留下来的文物,人们可以探索历史,感知历史中的文化魅力。费尽心思保存文物也是为了存留文化和传统。但今时今日,最令人担忧的乃是文物尚在,瓷器工艺尚可一脉相承,而其中蕴涵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早已被遗忘。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是今人值得思考的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