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改革必须遵从公共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共产品的生产阶段充分体现非竞争性的特征,由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消费阶段充分体现非排他性的特征
最近,故宫博物院因为事故频发而处于风口浪尖。一些媒体披露,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的瓷器因为操作失误而被毁;还有一些媒体报道,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多次瞒报馆藏文物毁损案件。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公开回应新闻媒体的质疑,强调故宫博物院正在核查有关信息。
长期以来,无论是文物保护法还是物权法,都把国家文物定义为国有资产。其实,国家文物不仅仅是国家资产,它同时也是重要的公共产品,是为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必须由国家提供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故宫博物院馆藏珍贵文物的破损,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操作失误,它同时也反映出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故宫博物院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公共产品的保管者和资源的配置者,它无权向公众隐瞒有关国家文物修复和毁损的信息,更无权回避社会各界提出的强烈质疑。国家珍贵文物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必须首先以满足公众的消费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保护措施,甚至可以限制参观的人数,但是,故宫博物院不能把公共产品当作私家收藏,更不能按照私人博物馆的经营模式,把故宫博物院当作一个奇货可居,并且可以借此盈利的组织机构。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包括医疗、教育、文物保护单位的体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但是,在改革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一些决策者不太了解事业单位的性质,也不了解公共产品、公共设施管理的基本特征,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么按照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法则,处理事业单位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要么按照行政机构的运转模式,对事业单位进行行政化改造。其实,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公共产品配置单位,他们所提供的不是自由流通的商品或者服务,他们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因此,事业单位的改革必须遵从公共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共产品的生产阶段充分体现非竞争性的特征,由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消费阶段充分体现非排他性的特征,在增加透明度的同时,根据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公益性的基金组织,并且按照公益信托或者代理经营的原则,由专门的信托机构或者代理机构提供公共产品服务。
然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典型的“政事不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而事业单位则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模式,这样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消极后果。故宫博物院与商业机构合作经营私人会所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充分反映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方向性问题,也反映出我国在公共产品配置领域所面临的困境。早在多年前笔者就曾经呼吁,应该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法,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的宗旨,确定事业单位改革的程序和步骤,细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使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摆脱非此即彼的“二元模式”,走出市场化改革与行政化改革的误区,让事业单位改革服从于公共产品配置的需要,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遵循生活资料公有制原则,把事业单位改革与公共产品的公有特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公共产品的公有属性,让事业单位成为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部门。其次,必须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增加事业单位改革的透明度,强化事业单位的解释权,让事业单位成为普及民主科学知识,不断满足公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重要机构和场所。第三,必须建立公共产品配置责权利相统一的体系,以公众是否满意为判断标准,强化事业单位在公共产品配置方面的责任。第四,必须实行管办分离的原则,建立独立的事业单位监管机构,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监督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情况,防止出现新的政企不分或者内部人控制现象。第五,必须实行财团法人经营原则,通过建立基金会或者其他组织,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防止少数人借助于市场化改革谋取个人私利,防止经营单位打着公益性的幌子,回到行政主导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