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5月份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份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故宫博物院已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屡遭质疑的故宫又被曝出“封口门”。
昨日 (8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2009年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员与导游私分票款的事件,而上述丑闻败露后,知情者勒索故宫支付10万元“封口费”。
故宫相关负责人:私分票款属实
据报道,故宫门票款须全部上缴财政部,而财政部对故宫方面也有严格的监控措施,但即便如此,也曾发生导游绕过买票环节直接带游客进故宫的事件。爆料人士称,绕过买票环节并不意味着没有支付票款,只不过这部分票款没上缴财政部,而是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直接结算,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在私分票款事件败露之后,爆料人曾要求故宫支付20万元封口费,但故宫方面将“封口费”压到了10万元,并由财务部门支款付给勒索者。
事情是否的确如爆料者所言?这样私分票款的事件到底是偶然为之还是屡见不鲜?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当时的确发生了私分票款的事情,但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已经解决,并开除了相关涉案人员。但对于究竟涉及到多少位员工和票款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
不过,当记者提及10万元“封口费”的问题时,该负责人表示,此传闻不实。
专家:收支信息应公开
其实,早在今年5月就有专家提出,故宫应当公开门票的收支信息。5月26日,北京大学法学院3名博士生向财政部递交申请,要求故宫博物院就门票收支信息进行公开,其申请公开的范围包括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门票收入和使用情况。申请人之一的李媛媛表示,故宫博物院应该是具有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定主体。每年的门票收入应当属于主动公开的范围,但是在其官方网站上找不到与该项目相关的信息。
在此之前,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曾表示,故宫旺季票价是60元/人,淡季为40元/人,总收入维持在5亿元左右。但其同时表示,故宫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门票收入必须上缴国库,依靠年度预算,经财政部、文化部逐级批复后,才能投入使用。去向完全是用于文物保护,除书画、陶瓷器等“可移动文物”外,还有故宫建筑群等“不可移动文物”。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了故宫所公布的近三年的门票收入情况,2008年全年接待观众949万人次,门票收入4.3亿元;2009年全年接待观众1182万人次,门票收入5.6亿元;2010年全年接待观众1283万人次,门票收入5.9亿元。但对于具体使用情况,却无从了解。
有业内人士指出,台北故宫展厅的电子屏直接显示了财政拨款数额、安保、学术研究方面的支出数额,以及罚款与赔偿收入、财产性收入等。故宫也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在其官网或展厅公开此类信息。
对“私分票款”事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恶劣事件是坚决不允许发生的,不仅仅是故宫,国内任何一处景点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
“故宫有其特殊性,是代表国家形象的一处景点,发生这样的事件需要从两方面来思考,首先是管理上不能再出现漏洞,其次就是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私分票款这样的事件大多数都是员工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所致。故宫如果真是通过 ‘封口费’的手段来掩盖这一事实,那就更是自己给自己抹黑。”上述专家表示,近段时间公众对于故宫的质疑不断,在舆论监督之下,故宫在被指出问题之后应该努力去改正,而不是在被揭露出问题之后,不承认或采取其他压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