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大体可分为圆器、琢器两个行业。但因器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圆器成型、琢器成型、雕镶成型。又因具体成型方法的不同分为拉制成型、模印成型、注浆成型、拼接成型、捏镶成型。本文结合不同的行业加以介绍。
琢器多采用拉制与拼接成型相结合的方法,在成型过程中大致有以下几道工序:拉坯,将坯料放在陶车之上拉制成型;整坯,将干到一定程度的坯底拍紧,以防裂底。刮坯,整好的坯再干到一定程度后,放在陶车上进行精修,以瓶为例、先修瓶颈,后瓶身,使之厚薄适度,然后用泥浆粘牢。利好的坯干到一定程度后,扫干净瓶内的杂物灰尘,然后以清水入坯内,用手摇坯体,使坯内清水均匀淋湿坯内,将水倒出。然后施内釉,方法如上,然后施外釉。上述工序完成后即为剐坯,用坯刀修去圈足上的釉层,至此器物完全成型,装坯之后可入窑烧造。

图:民国瓷器
圆器多釆用拉制成型与印模和拉制相结合的成型工艺。拉坯与琢器相同,为了保证器物大小厚薄一致,拉坯之后有一印坯工序,即在一定的印坯模上使之标准坯。利坯、剐坯同于琢器。然后上釉,至此,圆器成型。
镶器是指那些不能拉制成型的器物,如四方瓶等。基本工序为压片、刮板、刨平、镶接。压片是将泥料拍打成薄片。刮板是用直尺将泥板刮平。刨平是泥板干至一定程度之后,以刨刀将板刨平,干至一定程度之后,以泥浆粘接成所需的器型。
模印成型是对那些不规则的器物所釆用的成型法,如羹匙,先将泥料打成适度的薄片放人阴模之中,然后用手按紧,以竹刀修削成型。
注浆成型主要是对那些体积较大,器型复杂,对尺寸要求不甚严格的器物的成型法,以石膏为模,将泥浆注入模中,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在干燥过程中,坯土收缩,坯与模相分离。此种方式适合薄胎器物,如茶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