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和西班牙陶瓷界交情很深的行业资深人士告诉笔者说,他可以把西班牙陶瓷的总部搬到佛山来。只是苦于两国陶瓷界的交流还不畅,项目一时还难以落地。
确实,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西班牙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陶瓷生产强国,2006年瓷砖产量达6.09亿平米。但2007年瓷砖产量就开始缩减。金融危机爆发后,产量下降更快,到2009年已经减少到3.24亿平米,差不多减了一半。而另一个欧洲陶瓷生产大国意大利与西班牙的情况相似,这几年瓷砖产能直线下降。
况且,西班牙、意大利的大环境也不行。金融危机令整个欧洲大伤元气。先是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泡沫严重的爱尔兰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不得不接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接着是希腊、葡萄牙遭受同样的命运。然后就是西班牙、意大利、塞浦路斯等也出现债务危机。据到过西班牙的人回来说,目前该国各地都留下了众多烂尾工程,很多房产商的银行贷款都成了不良债务。
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在金融危机爆发最糟糕的时候,曾经承诺以购买政府债券的方式搭救希腊和葡萄牙。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中国会对欧元区的第三和第五大经济体意大利、西班牙采取相似的措施。
但是,另一方面,在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的打击下,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迅速抬头,于是便有了去年6月份的对中国瓷砖反倾销调查。上个月传出的消息是,欧盟对中国瓷砖征收的惩罚性进口关税有望得到微调,即从3月份初定的73%下调到69.7%。有人则将此解读为欧盟业界对中国瓷砖反倾销的纠结: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建立贸易壁垒保护本土的瓷砖产业;另一方面,中国是西班牙色釉料、意大利陶机的重要出口地。同时,中国也是意大利、西班牙瓷砖及设计资源潜在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瓷砖一旦被欧洲完全扫地出门,意味着中国与欧洲瓷砖界失去紧密联系。这显然反过来也会影响欧洲设备、技术及设计资源对中国的出文章拷贝于华夏陶瓷网口。
过去,欧洲业界与中国的交往主要在陶机和色釉料领域,瓷砖设计、生产领域基本上对中国的交流是屏蔽的(仅限少数理念接近的中国企业被接纳)。道理很简单,陶机和色釉料要卖到中国,而瓷砖生产销售与中国是竞争关系。从理论上说,金融危机有利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陶瓷强国向中国开放。但为什么博洛尼亚展还要对中国关闭大门?
分析其原因,一是欧洲目前还不甘心退出瓷砖制造的历史舞台;二是博洛尼亚展已经变成了瓷砖设计流行趋势的发布会,是欧洲人展示自己强大研发、设计资源的大舞台。所以,不可能一下子为中国人所用。中国人唯一能做的是自己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可惜,由于国内业界长期不团结,至今没能建立一个与自己制造能力相匹配的展示平台。没有高端的展示平台,如何树立陶瓷强国的形象?所以即便是好东西,出口也卖不起价钱,而且还要接二连三地被反倾销调查。
一方面是欧洲陶瓷强国在衰落,另一方面是中国陶瓷出口更为艰难?换言之,传统陶瓷大国的衰落并没有给陶瓷新兴国家更多的机会。反而,因为大国最后的抗争暴露了新兴国家脆弱的一面。
上世纪末,中国瓷砖才18亿平米左右,到去年产量已经超过75亿平方米。而人均瓷砖年拥有量[=(年产量-出口+进口)/人口总数]也超过5平方米。中国瓷砖出口的份额也就10%左右。可见,本世纪末我们的瓷砖发展速度也是被国内的房地产业带动起来的。现在,房地产业正处在空前的调整期,陶瓷产业必然也跟着调整。金融危机的时候,出口市场不行,企业纷纷转内销,现在内销受挫,转外销不容易了。因为除了反倾销的问题,还有生产成本的问题。
时下不断推高的成本,已经令中国瓷砖与印度、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瓷砖相比,优势大减。所以,我们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价格降没办法,升也没办法。如果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最好的办法是把瓷砖生产线搬到发展中国家去。否则,就只能大家在家门口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