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瓷器它都有它原始的价值评判依据,大体上是由尺寸的大小、烧造的工艺、成品率等因素来决定。即便到了现在,对于瓷器的价值判断,在业内也是有最基本最直接的标准:品相。同一件物品,不同的品相就有不同的价格评判参考依据。所以说,瓷器其实是应当有衡量价值的量化的标准,只是这些量化的标准尚未完善和确立。

图:李志丹大师鲤鱼莲花陶瓷艺术花瓶
笔者把这些标准找出来,并将其把它们详细的归类,更具体,更量化,以此作为准确衡量瓷器价值的依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
1.造型和用途:第一眼看到的是瓷器的造型,然后联想到它的用途和名称。所以,造型和用途,我把它们排在第一位。依照档次来细分就是:杯碗盘碟炉,罐板瓶尊缸,杯碗盘碟属于趴件,炉、罐、(瓷)板、瓶、尊、缸属于立件。关于尊,尊是瓶类衍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而言,瓶类的大口为尊,比一般的瓶的档次要高很多。缸是成本最大(费料)、成功率最低的,也是历朝历代最为难烧的重头戏。嘉靖时期烧造龙缸逼死过窑工,万历一朝烧不出大龙缸,万历墓里陪葬的龙缸用的是嘉靖的。顺治一朝景德镇用尽各种方法都没烧造出大龙缸。所以把它排在造型第一位。关于用途:文案摆件、把玩件当属第一位。其次是礼器、陈设器。日用器排在最后。一般来说,放在案头雅玩者第一,博古架上陈设器也不弱。而普通日用瓷是档次最差的,厨房用来装油盐酱醋的、用来喝酒吃饭的等等,诸如此类的。
2.尺寸:同类而言就是尺寸越大越昂贵。大和小又是相对而言的,何谓大何谓小?不是很好说清楚。精巧者如康熙斗彩羲之爱鹅小盏,直径不过五厘米,小中见大,美不堪言。蠢笨者若同光时期之广彩大瓶,一米多高,俗不可耐。所以,只能同类做比较。例如类似画片的康熙花觚,有三十多厘米高的,有四十多厘米高的,有五十多厘米高的,也有九十多厘米高的,显而易见的是,九十多厘米高的肯定要贵不少。关于尺寸,高度或者直径大三厘米就能大出一号。所以有大一号,价格翻一倍之说法,例如二十三厘米直径的盘子如果价格为一万的话,那么直径在二十六到二十八厘米的盘子,其价格当在两万。
3.发色或者色彩:对于单色釉,以最标准的颜色为依据,达到最佳釉色为第一。以价值而言,釉色最佳为十,釉色其次为五,再其次为一,最次者分文不值。对于青花来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使用苏料时期的瓷器,当以最佳苏料发色为标准色;使用回青时期者以回青最佳发色为标准色;使用朱明料时期者又以朱明料的最佳发色为标准色。其价值也是以十、五、一、零递减。对于五彩和粉彩,也可参照上述标准进行判断。其实无论是单色釉、青花、五彩、粉彩等各个品种,都以色彩和发色纯正为第一。
4.绘画:绘画是反映时代风格最典型的特征,也是判断真伪的标准和依据。对于民窑瓷器而言:绘画生动,反映民俗或者历史典故为首选;对于官窑瓷器而言:绘画精细工整、纹饰繁复、富丽堂皇为首选。无论在民窑或者官窑品种当中,有一些神来之作,那些作品,其绘画功底明显远胜于同时期所有的精品之上,例如成化鸡纹或高士纹饰、康熙西园墨彩诗文纹饰等,这样的作品其价值当十倍于同时期之其它器物。
5.品相:磕三冲七,残不缺肉十分之一。瓷片不在讨论范围内。以完整器十万计算,小磕减掉30%,有冲减掉70%,残不缺肉10%,依次是完整的十万,有磕的七万,有冲的三万,残不缺肉的一万。具体的磕和冲的尺度衡量,例如磕的多少和大小,冲的多少和长短等,需要个人经验去判断了。总而言之,有伤的物品,要以不损害器物的艺术性为前提,不能磕的惨不忍睹,也不能冲得乱七八糟,直接影响了物品的美感。
6.出处:好的出处能为你的藏品加分。一件良好出身的物品,必然是传承有序,系出名门,其价值可以倍数计算。即便是一模一样的一件物品,如果出身极好,其价值是同样物品的一倍到三倍,甚至能达到十倍。如果你从良好的有知名度的古董商购买到的物品,也能为你的物品额外增加不少价值,一般能增加30%-100%。如果你的物品,没有很好的出处,非常一般的来源,那就没有额外的价值增加了。关于出处所带来的额外附加值,可能不少藏友嗤之以鼻,但我想说的,事实确实如此,这就是品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