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著名的宜兴紫砂村村口造了一把大茶壶,高过人头。然而,这件作为紫砂村重要景观的紫砂茶壶却是用水泥砌成的,许多前来参观购物的游客目睹此“景”后直喊“煞风景!”。经过记者了解,原来是建设者觉得“采购正宗紫砂难”。紫砂村是宜兴紫砂的发源地,这里的村民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和沿袭下来工艺技术祖祖辈辈做紫砂壶,明清时最为兴盛,紫砂名家陈鸣远、邵友兰、邵大亨、程寿珍、王寅春、顾景舟等皆出自此村,他们的作品如今被视为国家珍宝,海内外收藏家不惜重金争相收购珍藏。村口牌楼上“紫砂村”三字为顾景舟手书,而作为该村标志的大紫砂壶却不是使用紫砂泥做成的,令人啼笑皆非。名人名作,可信度越来越小。
1987年,顾景舟大师作品《僧帽壶》在香港举办的宜兴紫砂陶艺名作展览会上,以56000元被人购买。此壶重不过7两,若用卖得的港币购买黄金,据说可达9两之多。
但还有一些现象令人担忧,标价3000元或5000元不等的名家紫砂壶眼下在宜兴街头的紫砂市场上并不鲜见,陈列在普通商品壶橱窗内的这些名人名作,都配有印刷精美的作品证书,证书上除了作品简介和作者简历外,还有作者的彩色工作照。然而,这些貌似名人名作的紫砂壶却是彻头彻尾的“克隆”产物。宜兴高级紫砂工艺美术师咸仲英、陆巧英夫妇气愤地告诉记者,宜兴丁蜀镇一些个体照相馆眼下专门复制紫砂文化名人照片,出售给那些不法壶商壶贩,宜兴陶瓷市场上的名人名作和相关作品的证书、图片假的多。一些花了大价钱购得名人名作的人再辗转找到作者要求确认时,却遭遇尴尬:笔迹是真,作品是假。原来,大师们的证书原件被不法壶商复印了!
因为名人创作的紫砂壶金贵,所以,仿冒名人名作的种种伎俩立刻在宜兴紫砂艺苑里“若隐若现”起来,金钱的诱惑使得一些紫砂从业人员丢弃了艺人的操守和做人的准则,假冒名人名作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