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陶都风里品壶音 玉壶冰心惹碧云

发布:2011-8-23 9:50:3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字体: ]

  在七千多年前,宜兴陶土和火的偶尔相遇,开启了宜兴灿烂陶文化浓墨重彩的篇章。从此以后,宜兴这座以陶都命名的温山软水柔情城市,以它耀眼的陶艺之光成为世界陶艺家的朝拜圣地。这里良渚文化所遗留下的陶瓷文明碎片,古龙窑吞吐出薪火相传的陶都精神,蠡河畔南街幽暗小屋里传出的紫砂泥拍打声,都给每一位陶艺传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创造力。蒋春音,这位世袭承陶的当代青年紫砂艺术家,当她从“陶都风紫砂会所”里娉婷走出的时候,我知道她和她身后的紫砂壶都隐藏着一道更美丽更广阔的风景。

  范双喜

  艺人简介:

  蒋春音,艺名佳依。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1982年生于具有七千多年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的江苏省宜兴市,祖上世袭承陶,是明代制壶高手闵鲁生壶艺传人,师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自幼喜书画、好设计,尤擅艺术作品的创新,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紫砂壶艺作品在现实基础之上求变。其作品清新隽秀、自然飘逸,注重紫砂壶器型的点线合一和设计概念,集成个人风格。

  多次参加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被新华社、《大公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河南日报》、《天津日报》、《大众日报》、《北京商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近百家国内外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争相报道,多件紫砂艺术作品被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在纯学术的艺术评比中屡获名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亲笔为蒋春音题词“委怀之情、一寄壶茗”;吕尧臣大师亦题赋“壶中情”和“陶苑文心竞风流,阳羡古风赞金砂”;汪寅仙大师则题词“壶中觅天趣、金砂盖九洲”;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已故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著名山水画家范保文,紫砂艺苑徐汉棠、谭泉海、鲍志强、李昌鸿、顾绍培、何道洪等紫砂艺术大师纷纷为蒋春音紫砂艺术涂墨赠言。

  在陶都,我固执地认为喧哗和浮躁是紫砂艺人的天敌。只有沉潜于寂寞和孤独,能在掌心养着一潭与世无争静水的人,才能在陶艺上有所作为。事实上,蒋春音正具备这样的性情。“陶都风紫砂会所”是蒋春音的艺术作坊,也是她的作品陈列室和她与壶友们玩壶探艺,赏诗看画的文化场所。会所坐落在有着清明上河图画卷里那般繁华景象的中国陶都陶瓷城,这里是陶都紫砂艺人和陶瓷艺术品最为集中的集聚地。当我走进“陶都风紫砂会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些书画和一只磨盘型紫砂茶海,桌上堆着一叠书报,作家徐风著的《花非花——蒋蓉传》在那很是抢眼。除此,便是满眼散落在架上格调各异的紫砂壶了。屋外的阳光投射进来,融成一种忧伤与温暖的气息,随着手中一杯氤氲上升阳羡茶的丝丝暖意,一起将我包裹。

  举手投足间的聪慧内秀,专注制壶时的凝神细腻,待人接物时的恬淡谦逊,甚至是一丝羞涩,仿佛是早春二月花草随风起舞时发出若有若无的抒情雅奏,这是沉静的蒋春音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生于1982年的蒋春音,是明代制壶高手闵鲁生壶艺传人,尽管年龄不大,但也有8年的陶艺经历了。她师从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下潜心陶艺的设计与制作。她有着同龄人所少有的宁静,一柄小小的紫砂壶,构成了蒋春音宏大的精神世界。端坐一张泥凳前,一台一灯一泥,与时光为伍,以寂寞相伴,独自寂寥,独自探悟。独自沉醉,独自快慰。在紫砂壶的一方天地里,享受着泥与焰交融后与生俱来的那份直抵心灵的快乐。一把紫砂壶的制作,便是一座华丽、脱俗、鲜花盛放的精神花园构筑,引领着蒋春音从开始踏上便注定义无反顾坚定走下去。一把把紫砂壶的诞生,使得蒋春音在鸟语花香的锦绣花园中,随着鲜艳的花瓣,一点点开放,并散发出动人心魄的迷人馨香,传递由传统中脱胎而出的朴素而高远的生命意韵。

  紫砂壶是有灵魂的,紫砂壶的灵魂便是紫砂艺人的精神。蒋春音有着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艺术精神,她所追求的绝不是紫砂壶单纯的千娇百媚,而是在自然和谐基调下,凸现出的精致与舒缓以及一份自由的气韵。她以一把紫砂壶在构筑自己理想国的同时,也在用紫砂壶阐释着她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一把名为《水流花开》的紫砂壶,很好地透出了她对顺应自然、怡情山水的人生思索。从工艺上说,这把光器壶没有丝毫的喧嚣和繁华,壶盖、壶嘴、壶把和壶身的有机统一使得流线的壶飘逸着灵动的气息。壶身上几片比例不大的树叶滴下的水珠,让壶体有了生命律动的迹象。素淡的造型,静水深流的内蕴,洗尽铅华的神韵,恰似一位不施粉黛的古典美人在含春传情。这样的一把紫砂壶能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晨、薄雾和细致的阳光下,听飞翔鸟儿清丽的鸟鸣,看清澈小河水静静的流淌。双手抚摸着紫砂壶,闭上眼睛,你就可以慢慢化境,享受到闭合四野那份随心所欲的诗意感觉。这样的感觉,自有一种生命的活力,也是生活里一种诗意的栖息。

  清代陈曼生设计并绘制的“曼生十八式”开创了文人参与紫砂壶工艺制作的先河,由曼生壶开始,大量文人参与了紫砂壶的研究和制作,把紫砂文化带进了一个融合浓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全新时代。蒋春音名为《源之泉》的壶,集中体现了曼生壶的特质。这把2008陶都宜兴当代陶艺展的获奖作品同时也成为了“2009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的获奖作品。壶体的一面刻有“陶都风里品壶音,玉壶冰心惹碧云”的诗人题句,另一面则是两片宽大荷叶下欢快游动着的两条鱼。大度沉稳的壶身,气格高古,抱朴守拙,浑然天成。诗、画、壶三者交融在一起,人文精神的气息随着壶体在慢慢逸出,达到了多种艺术的高度统一。紫砂精神的风骨和秉性,葱茏山水入画来的无穷意境,使得整把壶体现出了清澈从容,内敛深邃的文化格调。这样一把具有文化品位的紫砂壶捧在手掌,你会产生莫名的温暖和感动。仔细想来,温暖多半来自蒋春音独特艺术禀赋所传递给我们艺术审美带来的由衷赞赏;而感动则是源于生活在浮躁喧嚣时代的我们通过对一把品格不俗紫砂壶的认同,内心深处产生出渴望回归自然、回归民族文化和回归本真生活的真情流露。

  蒋春音自从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后,她的灵魂便注定被紫砂壶所牵引。在对陶土一份沉潜的坚守里,改变是注定的。这份改变是艺术上的创新,也是艺术上的升华。相对于一把有灵性充满生命力的紫砂壶来说,蒋春音与紫砂壶有着高山流水般的相互赏识和互为依存关系。她的柔美和性情全部揉进了每一把紫砂壶的每一丝机理之中,形成了隐匿于时光背后的那种所向披靡的沉静力量。《翔》壶是蒋春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的入围作品。扁平的壶体,恰似满怀抱负背负青天的一只翱翔之鸟。壶嘴是鸟的脑袋和嘴喙,向前舒展着卓然不凡的生命追求。平展舒张的壶把,如同鸟的尾翼,具有了引领着鸟在天空上下翩飞的和谐意蕴。当然,这是我对这把紫砂壶诗意的畅想。细品此壶,如顺水行舟,风中鹤舞,呼之欲出的是紫砂壶高昂的生命格调与生机勃勃的韵致。我有理由相信,壶的飞翔之态也正是蒋春音在陶艺道路上的飞翔之态。

  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对紫砂壶宠爱有加,视为掌上珍玩,所以才有苏东坡择居宜兴时写下的“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诗句,也有文人“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感慨。一壶在手,喝茶的同时,往往就沉入壶不醉人人自醉的境界,这是中国文人和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紫砂壶新的艺术生命最好的佐证。事实上,能被真正称为紫砂艺术品的紫砂壶,必定是根植于肥沃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后脱胎创意而出的。在紫砂壶的创作中,蒋春音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壶艺的结合的创意,创意是从传统中脱胎出来的另一种新鲜的生命,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也不是中规中矩和似曾相识。创意也是探索和行走,能给人带来新奇的审美感官的享受甚至触发自灵魂深处的快感。从蒋春音创作的《汉风壶》、《圆鼎三足》、《玉带壶》以及《春之曦》等紫砂壶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这点。在这些壶上,有着名人和作家诗人的题句与书画家的作品,也有着山河日月,江南烟雨,陶都风情。大到泼墨写意的山水,小到一石、一树、一竹、一枝、一叶、一花、一鸟、一鱼……无不带有生命的气象。一把把集诗词、绘画、雕刻和手工制作于一体的紫砂壶,它们柔中隐刚,刚中蕴柔,充盈温婉。远赏近抚,无不让人心旌摇曳。

  “委怀之情、一寄壶茗”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亲笔为蒋春音写下的题词。在蒋春音纤纤素手的万般柔情里,以壶为中心,她天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从光器学到花器,方器转到锦纹器,对壶艺的探究使她心无旁骛,乐此不疲。时光在她的执着里,正一点点褪去坚硬的外壳,化为风化为雨,化为诗画江南的烟雨山水,化为七千年陶都生生不息的地气,融进她手中的一把把紫砂壶。作为青年紫砂艺术家,蒋春音正沿着前辈大师们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潜行着。蒋春音的下一把壶会是什么,我不知道也说不上来。但我知道,她的下一把紫砂壶如同是遥远地方的一个绝美风景,不仅在诱惑着钟爱紫砂壶的人,同时也在诱惑并召唤着蒋春音义无反顾地塑造并完善它,赋予它血和肉、骨骼和脊梁、灵魂和生命。这样的紫砂壶是熊熊火焰中疼痛后的涅槃,是寂静生命和自然山水的一份和谐,也是陶都薪火相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娴静聪慧的蒋春音是一个美丽的陶艺女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女子无疑是赏心悦目的,而她创造出来的紫砂壶无疑也是值得期待的,我深信这一点。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