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纹饰是那个时代的宣传载体。手头上有两块红绿彩残片,都是明代弘治、正德年前后的。这两片都透露了那时的信仰和崇尚。图1是红绿彩孔明碗的碗心,图2也是块红绿彩碗心,碗底有一个梵文字(图3),分别传递出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图1画着三个身着儒服的人,画意应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图中的这三个人好像是孔子、子贡和颜回。子贡对孔子说,我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图1

图2

图3
图2更具有佛教的特点,碗心的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取其清净无染之意。佛菩萨的坐处称莲座、莲台,聚会处称莲池。而碗底有一红彩梵文“吽”字,此字出自“六字大明咒”,或称“六字真言”,即“嗡嘛呢叭咪吽”,藏传佛教认为,常持诵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罚、非时死之恐惧,寿命增加,财富充盈。所以,在藏区常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摇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的景象。
“嗡嘛呢叭咪吽”,若从字面上解释,乃是“如意宝啊,莲花哟!”像是佛经中的一句,或者是表现出赞美观世音菩萨、憧憬幸福的心情。藏族的医学著作对“六字真言”有一个诗意的解释,那就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总之,“六字真言”与清净无染的莲花有关。
明代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就订下了崇佛尊儒的基调,他用佛教和儒教来教化人民,巩固帝王的统治。细数明代16位君王大都崇信佛教,唯明世宗嘉靖皇帝除外,他在位四十余年,总的来说是禁绝佛教,而崇尚道教方术,为明代皇帝中的特例(注:何孝荣:《论明世宗禁佛》)。
综上所述,明代皇帝除个别人以外,多崇奉藏传佛教。尤其是明代中期诸帝,大量封授和供养藏僧,频繁举办藏传佛教法会,为藏僧建寺造塔,大量开度藏僧行童,崇奉藏传佛教尤甚。瓷器纹饰可反映出佛教的盛衰,从而也成为断代的一种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