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
艺术家在上釉
荆楚网消息 千年瓷都景德镇名扬海内外,然而,在09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他却名列其中。过度的开采,让这座文化名城不得不思索一条发展的新路子。经过两年的发展,景德镇的转型脚步迈向哪里?26日,带着种种疑问,中部六省媒体巡回采访团成员来到“瓷都”一探究竟。
陶瓷打出旅游牌
景德镇因瓷而名,以瓷而盛。来到景德镇,除了欣赏琳琅满目的瓷器外,游客一定最想了解古代陶瓷制作过程。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采访团来到一座集古窑址、古作坊、古建筑为一体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这也是景德镇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步入博览区,完全置身去一个瓷器的世界。这里摆放了生产陶瓷的原料高岭土以及各式各样的毛坯陶瓷器具,陶瓷艺术家正向游人演示着古代瓷器制作的全过程,包括拉胚、印胚、利胚、挑胚、画胚和上釉六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是将陶土制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而画胚和上釉则完全体现了景德镇陶瓷的高超工艺。
粉彩瓷的文化传承人张文月
景德镇的粉彩瓷,因其浓厚的中国画风、纤细流利的线条和粉润柔和的色彩,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记者在博览区见到了粉彩瓷的文化传承人张文月。70岁的张老是一位聋哑人,他正聚精会神的为一个瓷器描绘色彩。园区负责人说,博览区有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同时,他们也为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走进历经数百年的清代镇窑,成百上千的陶瓷容器叠放的整整齐齐。古时,为避免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粘上灰尘、炭屑等杂质,就被放在一个特制的容器里,然后送入窑内烧制成形。烧制瓷器的窑口仅有1人多宽,2米多高,待瓷器送入后,窑口将被封闭起来,进行高温烧制。站在古窑口,当初那一片片忙碌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奇瓷神韵
除了人文景观展示,博览区另一个重大的旅游项目就是独有的“奇瓷神韵”。8位漂亮的姑娘,拿着用景德镇瓷器制作的瓷瓯、瓷箫、瓷笛、瓷编钟等乐器,演奏出动听的音乐,这是世界首创的瓷乐队,让人耳目一新。
古窑窑口
近两年,景德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由单纯陶瓷生产向旅游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由一陶独大转变为多业并举。今年1-6月份,景德镇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59.88万人次,同比增长28.21%,旅游总收入46.87亿元,同比增长40.74%。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创汇4137.07万美元,同比增长25.71%。
旅游为景德镇的转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色工业助力腾飞
“作为景德镇市国资委下属至今仍然健康发展的国有企业,景焦的发展得益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在位于景德镇市南郊的景德镇市焦化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董事长蔡景章这么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当初仅仅是给陶瓷企业供气,而进行炼焦制气的陶瓷配套企业,粗放式的发展,和高污染使得该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近年来,景焦集团提出坚持以煤化工为基础,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思路。目前景焦集团已成功上市,黑焦煤产量牢牢占据国内第一的位置,并已经发展成为以集煤化工、农用化工、药用化工、硅酸盐化工以及房地产、酒店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焦化煤气集团只是景德镇众多非陶瓷企业的一个缩影。”景德镇市发改委领导说,目前,以昌河飞机制造集团公司、昌河汽车公司等一大批工业企业都在飞速发展,景德镇已初步实现了由一陶独大向多业并举格局的转变。
2011年景德镇将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以引进央企、台企和优强民企形成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项目建设特别是土地和资金重点倾斜为保障,以优化环境优化服务为竞争力,着力发展光伏产业、LED半导体照明产业、航空制造产业、新材料高技术陶瓷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现代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据悉,今年前6个月,高新区工业产值达107.26亿元,总量名列全省工业园区第14位,现价产值增速达到43.21%。
“源于瓷而不囿于瓷,兴于瓷而不滞于瓷。”景德镇以旅游为翅膀,工业为动力正在飞速发展,这仅仅是江西转型跨越的缩影。十二五初期,江西以全省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省份。近几年,江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打生态牌,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国家浪潮的鼓动下,上半年,江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增速高出全国平均5.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1位。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增长4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0%,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