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粉彩荸荠瓶。

科检报告。
本报讯 首席记者肖宇辉报道 市民高女士近日携一件祖母陪嫁瓷瓶,前往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经科学鉴定其家传粉彩瓶诞生于清晚期。
近日,高女士在看本报“高古文化天地”栏目后,带家传粉彩瓷瓶到云南科技检测中心作科学鉴定。瓷瓶是高女士祖母的陪嫁物之一,其祖母生于19世纪末期,旧时是大家闺秀,瓷瓶几经辗转毫无破损,传代到今十分难得。
瓷瓶是一只绘有秋雁及花卉纹的粉彩荸荠瓶,经测量高45厘米,口径12.7厘米,底径18.9厘米,重6630克。底部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胎质细密坚实,釉水莹润,粉彩色泽鲜艳饱和,瓶颈绘黄地缠枝花卉纹,瓶身绘花间秋雁图。描绘雁群在草地休憩时的情景,秋雁形象生动,菊枝斜摆,秋风(微博)瑟瑟,一群迁徙的大雁在草石上小憩,风轻水止,宁静安逸,造型准确,形神兼备。
高女士告诉记者,她来到疑保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之前,已请不少专家做过鉴定,有专家目鉴后认为是乾隆本朝本款的官窑瓷,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是件后朝仿前朝之物。专家们振振有词,高女士却被“绕”得没了主意。
经中心主任吕志坚目鉴,认为该瓷器为清晚期产品。中心检测人员用EDX3600L―X荧光能谱仪对瓷瓶釉、胎作双重分析,得出科学、客观、公正的结果:“送检样品元素成分含量与19世纪晚期(清代晚期同治朝至光绪朝之间)粉彩瓷器数据符合较好,属景德镇窑产品”。
吕主任说,专家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对一些有争议的古玩艺术品,选择高科技检测数据及断代作为眼学鉴定的参考依据,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仪器,中心历来提倡“传统眼学+科技鉴定”的科学分析方法。
吕评价说,这只“粉彩秋雁图荸荠瓶”工艺精美、品相完好;器型大气端庄,粉彩色调清新明快,特别黄釉发色十分接近清乾隆鼎盛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如此精美的瓷器难怪专家会看打眼。如今艺术品市场急速上扬,晚清、民国的粉彩瓷器市场价值渐升,像高女士这只家传粉彩瓷瓶虽是后朝仿前朝之物,但在本朝本款官窑瓷市场数量稀少的现状下,其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将会逐渐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