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哥釉七星盘和琴炉
明青花哥釉大盘
从故宫博物院被盗到国宝哥釉检测意外被损事件,一向神秘的“国宝”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众所周知,五大名窑中哥窑是存世瓷器谜团最多的一个,窑址至今尚无定论,目前全世界真正的宋代哥窑瓷器仅有一百余件。究竟它有着怎样的神秘故事呢?千百年来是什么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呢?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仓巷的朝天宫古玩市场,通过这里的古瓷收藏达人探寻哥釉的前世今生。
哥窑有个神秘的传说
朝天宫古玩市场一楼“孙记古玩店”的店主孙梓宁是南京资深的古瓷收藏专家,他告诉记者,宋代哥窑瓷器釉质纯粹浓厚,晶莹滋润,轮廓柔和流畅,为世人所钟爱。
关于哥窑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北宋时期有两兄弟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弟弟随即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黏土扔进了釉缸中,欲使哥哥的一窑瓷器变成废品。然而万万没想到烧成后的瓷器釉面全都开裂了,更没想到这番误打误撞烧制出的瓷器十分特别,受到皇帝的万般喜爱,从此以兄命名的“哥窑”名扬天下。孙先生说,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但千百年来,宋代哥窑不仅备受人们青睐,更是在元明清出现了众多的仿制者,且各有其风格,但制作工艺上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提并论。
“文武片”尽显缺陷之美
记者注意到,在“孙记古玩店”内展柜一角摆放着一件大盘,旁边用卡片标注着“清仿哥釉七星盘”。孙先生介绍说,由于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青睐,故明清出现较多的仿哥釉瓷,其中以明宣德、成化和清雍正最为成功。该大盘胎质细润,通体不规则开片自然交错,釉面均有片纹,圈足内有七个绛色支钉均匀分布,七星盘之名由此而得。但与宋代哥窑瓷器相比,雍正仿哥釉色泽尚欠温润肥厚,器形略显拘谨。孙先生说,哥窑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正是在于它大小不一自然形成的开片纹,古时又称为“文武片”。这种自然开裂现象形成的纹路独具魅力,有一种承载时间与历史的缺陷之美。
浑然天成的“金丝铁线”
除了拥有独一无二的开片纹饰之外,哥釉因其美丽的“金丝铁线”及“紫口铁足”的烧造特征和艺术效果而闻名于世,让多少藏家为之倾倒。孙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一种哥釉典型器型三足笔洗。记者观察后发现,笔洗外观圆浑,釉面上布满了黄黑相间的裂纹,或密或疏,网纹之色宛若金丝,细黑纹路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底足设计更是浑然天成,尽显文人雅士独特气质以及高贵典雅的身份。孙先生介绍说,哥釉表面的“金丝铁线”的形成是因为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开裂。在其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部分正是分辨宋代哥釉的重要特征之一,给人以稳重、朴雅之感。
哥窑仿品价格水涨船高
在去年的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一件元代哥釉笔洗以99.325万英镑价格成交。对于藏家来说,拥有一件宋哥窑足以自傲。据了解,目前真正的宋代哥釉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市场上真品几乎绝迹。一般爱好者收藏的哥釉均是后来的仿制品,在这样的环境驱使下,明清仿哥釉官窑瓷器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孙先生手上就有一个修复过的元代哥釉,尽管品相不佳,但价格也在数万元。业内人士认为,明清仿官器不仅延续着宋瓷工艺之美,又承载着清官窑的美誉,收藏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