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古遗址,整个连在一起,宛如一条盘踞在山脚下的龙
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探访队员看来,每一个瓷片都有自己的特征

10岁的陈与时拿着一片青瓷,聆听工作人员讲述。
【描述】
“裸睡”在外
这一次,和我们一起探访的依然是上次提到的4位志愿者:来自临海杜桥的退休教师杨士聪,椒江洪家的原建筑工人潘华联,以及一位想在暑假充实生活的数学老师卢海燕和她10岁的儿子陈与时。
这天上午9点半,市文物处处长任志强以及路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驱车前往黄家山窑址。这里离白石关驿道很近,开车只要10分钟。
首先看到的还是一片连着一片的山丘,远远望去,蓝天下层层翠绿尽染。山脚处是枇杷林摇曳。据说,青瓷窑址就躲藏在这枇杷园中。
在我的印象中,古窑址可能在一个山洞里,走进去,一片幽深,然后脚下会散落着零碎的瓷片。可是真的走进去了,记者却惊呆了,那些瓷片就静静地躺在土地上,没有遮蔽,被栉风沐雨中。
【探访】
藏在枇杷林中
本以为那是修缮好并且完整保存的窑址。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现,这是一片枇杷林,立在路口的石碑告诉我们,这就是青瓷窑址所在地。
桐屿窑址群位于路桥区桐屿街道埠头堂村、盐岙村、杜岙村、高峰村永宁山南麓及其余脉大仁山、王家山山坡上,现是枇杷园和杨梅地。根据瓷片胎釉特征分析,与汉-晋瓷窑出品的相同,并初步判定该窑址群应为汉-南朝时期。
该处瓷片零星散落于耕作层0.5-0.8米深处,长宽不一,共有窑址8处,分别为大畈坦窑址、红砂岭窑址、虎头山窑址、茅草山窑址、岭岗头窑址、纱帽岩窑址、黄家山窑址、前、后屿窑址,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
沿着杂草丛生的小道,很快的,就听到路桥博物馆馆长叶祥青说:“看,这就是以前留下来的瓷片。”
环顾四周,可以看到许多大小不一的碎瓷片散布在枇杷园耕作层中,深达0.5~0.8米。从采集标本分辨,该窑址的烧造年代应该是三国——晋代。根据瓷片散布情况分析,该窑址长25米,宽10米,分布面积约250平方米。
每一块瓷片,
折射出艺术印记
难道这些不起眼的大小不一的瓷片就是青瓷吗?
在探访者的怀疑目光中,叶祥青捡起瓷片,向大家详细介绍起来——
在这些瓷片中,有碗、碟、洗、缽、罐、壶等,从一些相对具有形状的碎片中可以推断出它原始的样子。碎片釉色不一,有青,有青中泛黄,有泛灰,也有脱釉并出现褐彩。在有些瓷器的碗口位置,有着一条条细而长的线条,水平展开并环绕器物周匝。据叶馆长介绍,这个称为弦纹,是后期用来装饰碗外口沿的纹饰。罐式样繁多,多为直口、短领,也有双领。
杨士聪发现了一块瓷片,上边粘着一个很小的,环状的,由泥条制成的类似茶杯手柄的东西。叶祥青说告诉大家这个学名叫做“系”,横直匀有,系饰有叶脉纹,西晋后期还出现了褐彩系,并发现过方桥系。
“挑这些瓷片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越大越好,还要看上面的图纹、手感。”听着叶祥青的介绍,卢海燕和儿子埋头在地上仔细地查找,希望多找些漂亮、干净的瓷片带回去,开学后可以向小朋友们介绍瓷器的相关历史。
【历史】
中国青瓷的一个摇篮
早在二千年前,桐屿盐岙、高峰、埠头堂等沿山一带十四座东汉至南朝时期青瓷窑烧制的大批量瓷器,远销掸国(缅甸)、倭奴(日本)及朝鲜群岛。
1957年,兴修秀岭水库工程中曾发现118件青瓷器,2004年(编辑《路桥文物》)时被中国古陶瓷研究学会名誉会朱伯谦先生认定为系路桥青瓷窑所烧制的器物。
自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起,已进入研究中国早期青瓷在台州地区的制造工艺及施釉技术,现已将青瓷窑遗址中的高岭土取样试验,其化学含量与龙泉青瓷胎体同质。
2007年1月19日,陈友池在“中国龙泉大窑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暨国际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认定龙泉青瓷是中国青瓷历史上的一颗明珠,路桥青瓷窑址群是中国早期青瓷发源地或主产区之一,是中国青瓷的鼻祖。
【价值】
无法磨灭的史料、学术、艺术价值
据了解,浙江省考古所陈元甫所长等人曾多次来路桥对窑址实地调查,专家们经过论证,从桐屿窑址群结构形制和采集的青瓷碎片标本的器形、釉色看,初步断定桐屿窑址群的大部分窑址的时代为汉-南朝时期,属越窑系。
该窑址群的发现,为研究汉-南朝时期台州瓷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埠头堂青瓷窑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地区三国到南朝时期的一段空白,对研究青瓷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桐屿窑址群分布范围大、产品丰富、延续时间长,而窑制品需要卖出,可见当时路桥境内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商业活动。
另外,桐屿窑址群的产品多为青绿色,是越窑系瓷器中的上好釉色。器物纹饰也多种多样,纹饰有凹弦纹,间饰圆珠纹、轮纹,或是斜线与回纹结合的纹饰,并发现具有路桥沿海特色的贝壳纹。近年来,故宫博物馆冯小琦曾来路桥考察,路桥窑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记者手记】
因为不完整,所以真实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青瓷,之前在做“国家一级文物藏在台州”系列报道的时候,我曾经到我市各地的博物馆了解过它们的镇馆之宝。
其中黄岩博物馆自建馆以来,收藏的东汉青瓷五联罐、北宋青瓷熏炉等国家一级文物,参加过国内外重大文物展览活动。临海博物馆的五代划线戏剧人物青瓷盘口壶、宋末元初龙泉青瓷公道杯也是青瓷中的精品,同样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青瓷器造型秀美、釉色匀净滋润、纹饰丰富多变,工艺水平极高。
这一次在路桥桐屿黄家山窑址群看到的青瓷与博物馆里保护完好的瓷器不同,它们是破碎的、不完整的,但同时也是最原生态的、最自然的、最真实的。它们就这样暴露在天地间,经历着风吹雨淋,也吸收这天地精华。
不知道几百年、几千年以后,它们是否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