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是我区日用陶瓷生产的集散区,那里正面临着装备科技水平迫切需要提升的压力。
在北流市一家新建的陶瓷企业里面,公司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正在调试当中的生产线。
【北流市锦昌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森:我们现在原料车间的自动吸铁器,在整个陶瓷行业很少应用。我们通过自己的研发自己搞出来了。】
迫于竞争压力,这家企业十分重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他们自己研发出"吸铁器",攻克了生产过程中含铁杂质燃烧后造成瓷器变黑变黄的难题。此外,企业还引进了"天然气隧道窑",改变了过去一条"煤烧隧道窑"需要七个人同时打理的状况。借助电脑控制,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同时操作两条"天然气隧道窑"了。
【北流陶瓷工业协会服务中心主任 许武林:日用陶瓷这方面,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比较缺乏的。特别在成型机械这方面还不能实现自动化。】
在压胚和修胚环节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是这家企业目前最头疼的问题,也是整个日用陶瓷行业目前最难攻克的难题。陶瓷厂耗费大量人工进行"半自动压胚,同时人工修胚"的重复劳动,很难满足一条生产线日产几十万件陶器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损耗大等问题。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专委会秘书长 黄芯红:只有装备水平上去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才有可能,才可以说更快。】
日本和意大利等国近年来已经研制出用于压胚和修胚的自动化设备。但是由于国外生产的瓷器品种单一,这类机器并不能满足国内陶瓷厂在器形方面千变万化的要求。因此自主研发,以及在引进基础上的本土化改造,成为许多陶瓷从业者的"心结"。
【记者 李明峰: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陶瓷产业应对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压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北流市的陶瓷企业通过技术整合,研发了自动上釉设备并且全面推广。但是自动压胚和修胚的设备研发问题,因为涉及到电动、气动、液压,以及电脑程序设计等等许多学科,所以不是企业或者行业协会自身所能够解决的。获得更高层面的科技帮扶,是目前北流市日用陶瓷产业最迫切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