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壶王真相调查》节目。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今,半个月已经过去了,“壶王”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在节目播出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壶王”事件。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一座颇具知名度的国家二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在多次参观后对其中部分展品提出了质疑。杨老先生认为,馆方所称的长沙窑“壶王”为上世纪90年代的仿品。
据了解,这批文物一共六百余件,征集时间为2005年。但是记者调查发现,鉴定证书显示的日期居然是2007年3月。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当年参与鉴定的专家一共有四位。但是签名只有三位。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 邓禾颖: “ 如果按照你的程序是不是要求每一位专家必须签名。
按照道理应该是这样的。”
记者联系到当年参与鉴定的冯小琦老师,她对此却是这么解释的。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当时没让签字,可能事后需要一个证明,然后找几个人,这就跟我没关系了。”
另外一位在国内的专家朱戢表示,当时他们对部分藏品确实有疑义。但是,在朱戢看来存疑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事实上仍然顺利通过了鉴定。
记者在安徽淮北采访了捐献者丁仰振,他告诉记者,其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王并非唯一一件,在他手上还有一件同样的壶王,而且品相更好。不过,就是这件品相更好的壶王在几年前北京的一家鉴定机构做了现代科学鉴定,但是鉴定结果却显示,此壶王为现代仿品。节目播出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2005年文物鉴定过程有漏洞。
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 张振常:“事情做了,但是不完美,对其他博物馆也是前车之鉴,没有鉴定证书不要推进。”
馆方介绍,当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非常想得到这批文物,因此,在没有专家鉴定证书的情况下,仅仅依据专家的口头承诺就开始给付了捐赠款。针对媒体质疑,馆方表示,将重新组织专家对600余件藏品进行重新鉴定。
【壶王真相追踪2】争议尚存 北京又见“壶王”
尽管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表示要重新组织专家进行鉴定,但是半个月已经过去了,重新鉴定仍然遥遥无期。在节目中“壶王”的捐献者丁仰振透露,他还有一个“壶王”,并且和杭州南宋博物馆里的“壶王”一摸一样。近日,记者在北京丁仰振开办的博物馆中见到了这个“壶王”。
丁仰振开办的这家博物馆叫做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主要展出的是隋唐大运河流域出土的古陶瓷器。在其中的一个展厅里,记者看到,“壶王”被单独放在显眼的位置,犹如众星拱月。丁仰振介绍说,其实当初他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壶王”,其中的一个捐给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现在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的这个则是另外一个。虽说是一摸一样,但是两个“壶王”还是略有不同。
丁仰振:“两个基本上一样,我认为我的这个釉色上稍微偏好一些。”
据丁仰振透露,两个“壶王”都是他从同一位农民手里一起收购而来。而现在,杭州南宋博物馆里“壶王”的真假已经备受争议,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的这个“壶王”也难免会令人产生疑问。对此,丁仰振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丁仰振:“从我对运河陶瓷这20多年的研究加上对市场的观察,我认为这个东西还是没有问题的。我很自信,这两件东西我认为真的是国宝级的东西。”
丁仰振认为,两件壶王都是真正的长沙窑里出土的文物。他说,他把另外一把“壶王”放到博物馆公开展示也是有自己的考虑。
丁仰振: “有争议,没问题,我现在还敢在北京这个馆摆出这个东西,我的意思是专家,陶瓷爱好者多来看多来研究。”
尽管始终坚信两把壶王都是真品,但是丁仰振并不否认此前其中一件壶王做过科学鉴定并鉴定为近现代作品的事实。那么,除了这两件壶王,还会不会有更多的壶王呢?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杨静荣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在长沙还见过第三件壶王。
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杨静荣:“除了这两件之外,我在长沙的古玩市场里还见过一个壶王。所以你们应该从长沙从古窑址那里调查,应该能有更多的线索。”
【壶王真相追踪3】壶王曾现身长沙 记者探访铜官镇
按照杨静荣老师的说法,除了已经公开的两件壶王,在长沙还有第三件同样的壶王曾经出现过。那么,到底存在多少件壶王呢?。
根据线索,记者到长沙首先寻访古玩市场,希望能够从中找出“壶王”的蛛丝马迹。在清水塘一家古玩店,老板告诉记者,这里曾经出现过“壶王”。
长沙市清水塘古玩市场 邓文涛:“我在工艺品市场见过。看见过这个壶?工艺品。工艺品也是旅游产品。是跟这一模一样的壶吗?差不多。”
邓老板说,类似“壶王”曾经在市场上出现过,但仅仅只是现代的工艺品。在韭菜园文物市场,湖南省收藏协会的王小夫理事也有这种说法。
湖南省收藏协会理事 王小夫:“不是这一件,这样的新的我们见过。不是这样的,是新的长相一样吗?贴花一样吗?也跟这个差不多。贴花也一样,是在哪一年见的?大概有十来年。”
王小夫告诉记者,在湖湘艺术品市场,一位姓胡的老艺人仿制的长沙窑足以乱真。
湖南省收藏协会理事 王小夫:“在福山艺术品市场,这个市场在捞刀河,边上就是芙蓉北路。就能找到他?您确定是这个胡老先生做的吗?我感觉。”
由于并不知道胡老艺人的名字,因此寻访起来并不容易。在湖湘艺术品市场,经过多方打听,记者得知,老人名叫胡武强,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长沙窑的研究、仿制工作30余年,目前居住在铜官镇。长沙窑又名铜官窑,铜官镇就是当年铜官窑古窑址所在地。胡老艺人会不会真的与长沙窑壶王有关系呢?胡武强老艺人在仔细查看了记者提供的壶王照片后,首先对“壶王”进行了评价。
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胡武强:“ 铜官窑整个的器形没有那么高的. 是, 但是这个壶啊它本身是有问题的吗?是有问题。很多人说它是个现代的仿品。 是个仿品。
胡老艺人告诉记者,他做过各种各样的长沙窑,但是没有做过类似“壶王”的作品。
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胡武强:“这个不是我做的,可能还是直头的。您估计是谁做的呢?
这个估计不到。
【壶王真相追踪4】三进铜官古镇 有人认出了“壶王”
胡老艺人虽然不知道是谁做了“壶王”,但是对胡老艺人的采访并非一无所获。在他家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仿古长沙窑,有些足以乱真。这说明,在长沙窑的发源地铜官镇,能够做出长沙窑“壶王”的人肯定有。记者的调查于是以“铜官镇”作为突破点。
铜官镇以铜官窑而闻名,就在这里曾经出土过大量的长沙窑瓷器。在古镇上,到处都有销售长沙窑仿古瓷的商店。那么,除了胡武强老艺人之外,铜官镇到底还有什么人能做出足以乱真的长沙窑呢?记者找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担任铜官镇陶瓷总公司的罗平章总经理。罗老先生告诉记者,能够做“壶王”这样大件长沙窑的民间艺人其实并不多。
原铜官镇陶瓷总公司总经理 罗平章:“从咱们当年仿制的能力来看的话,能做的大壶的人,大概有几个人?也就那么两三个人吧,像刘锡武,刘锡武是能做的. ”
罗老先生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铜官镇陶瓷总公司共有员工五六千人,但是真正能够上手做出长沙窑“壶王”的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这其中一个叫刘锡武的人很有能力,当年他供职于陶瓷总公司下属的研究所。不过,记者调查很快发现,这名叫刘锡武的艺人却已经在早几年因病去世了。他的妻子目前在铜官镇开办了一家颇为有名的陶艺作坊。但是面对记者的镜头,刘锡武的妻子和家人对此进行了否认。
拉坯师傅:“没有,这个没有,好像我没有做过这个。那刘西武老师有没有做过这个?
也没有,我们这里没有做过。他拉不了。手工拉不了。”
刘锡武的家人说,尽管刘锡武是陶瓷大师,但是他并不会制作长沙窑中最重要的一门技术——拉坯,所以他当年无法制作出长沙窑“壶王”。不是刘锡武,那会是何人呢?在铜官镇,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老人认出了记者手上的壶王照片。
铜官镇居民 罗春林:“这个壶就是我们铜官产的,这是仿古…是我们这个周世衡、谈志忠他们做过。您确定他们做过这个吗?确定。”
这位叫罗春林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原先工作的单位就是陶瓷总公司下属的三厂,和谈志忠、周世衡是同事,他亲眼见过他们制作过类似的“壶王”。由于周世衡不在湖南,因此我们决定找到谈志忠。谈志忠的家就在铜官镇,但是他本人却并不在。通过照片,他的弟弟也认出了“壶王”。
谈志忠的弟弟:“有多高?39,大概有这么高。做过的。做了大概有多少件啊?做了蛮多。做了蛮多啊,当时是在哪做的?就在这儿。”
【壶王真相追踪5】老艺人自称曾做过30件壶王
有人说做过壶王,还说做过很多件,这让本来就已经扑朔迷离的“壶王”事件变得更加复杂起来。一起来看看,这位叫做谈志忠的老艺人到底做没做过“壶王”。在等待了数个小时之后,记者终于见到了谈志忠老艺人。
谈志忠:“以前做过吗?做过。大概是哪一年做的回忆一下?八九年。八九年。您再仔细回忆一下。为什么,因为我是第一个,确实是,第一个做的。”
谈志忠老艺人说,1989年时,他所在的陶瓷三厂接到了一个来自澳门商人的订单,要求定做10个样式300件长沙窑,这其中就包括30件长沙窑大壶。按照客人提供的图纸,他所在的生产小组开始生产,前期工人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叫周世衡的师傅。后来由于人数不够,一位姓刘的老先生参加了进来。而这位刘老先生就是陶瓷大师刘锡武的父亲。
谈志忠:“当时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造型呢?那就是它要求不高,反正就是大概这个样子就可以了。他的要求很低吗?当时?对要求很低,并且你可以不同样,高高的矮矮的,都行。”
谈志忠老艺人还详细向记者讲诉了他们当时制作大壶的工艺。
谈志忠:“当时这么一点,用石膏模型搞的,先打个石膏一个…再一个到把它拆了,把这个石膏…用那个刀拆出来,拆出个形来,然后拆出以后再制模,制作模型,石膏模以后,采取我们现在的倒这个泥就这种形式。等于当时是有模具的?模具,有模具。那就是。不是这个手工压坯的?不是,他不要,正因为不是手工弄的他不要。
不过,由于制作工艺并不符合客人要求,客人最终并没有拿走这批长沙窑大壶。
谈志忠:“没有卖出去,没有人要。他不要哪个还要。他为什么不要啊?它立面没有上釉很很粗糙,你看这个里面没有上釉,装都不好装了,这一个点怪怪的,没有人要。
谈志忠老艺人告诉记者,这批30件长沙窑大壶最终以16元到25元不等的价格进行了处理。由于无法近距离接触到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壶王”,谈志忠老艺人说,他并不能确定“壶王”是否就是他自己制作的其中一件。而且,1989年之后,周世衡、刘老艺人是否私下做过大壶,他也无法确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丁仰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杭州官窑博物馆的“壶王”为上世纪90年代初购自农民之手,两件壶王共花费1600元。从时间上看,30件大壶的流向值得深思。
按照谈志忠老艺人的说法,和长沙窑“壶王”在形体、贴花、工艺上极其相似的大壶至少有30件。由于没有上过手,他无法确定目前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的镇馆“壶王”是不是他做的。那么,在民间,到底有多少件“壶王”呢?这么多“壶王”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希望看到我们节目拥有类似“壶王”的观众能够与我们及时联系。我们将继续关注壶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