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崔庄村的窑工坐在民窑前,议论陶瓷制品的造型。
位于鲁南的前崔庄村,令人神牵梦绕。12年前,记者随著名画家韩美林来到这里,在一个个馒头状的民窑前,领略到传统陶艺的魅力。一年后,在“韩美林艺术展”上,又惊喜地欣赏到韩美林与这里的陶瓷艺人谢景岭共同创作、烧制的48件形态各异的作品。尤其是名为“二龙戏珠”的砂壶格外诱人:龙头为壶嘴,龙尾作壶把,珠儿含在龙嘴里,造型逼真,活龙活现。
时过境迁,前崔庄村的民窑现状如何?9月5日,记者又来到这“鲁南瓷都”的发源地,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两座小民窑孤零零趴在断壁残垣中,一条小狗在乱石、杂草、碎瓷片中跑来跑去……一片荒凉凄惨景象。老窑工谢景岭在哪里?找了半天也不知去向。
在村头,记者遇见70岁的村民老盖,唠起村里的民窑,老人说:“当年,俺这里的民窑可是远近闻名,家家都有作坊。你别看这里烧出的砂壶样子粗糙,可它养花不烂根,烧水味道甜,三伏天熬粥放上三天也不会变味。谢景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把祖传的手艺鼓捣神了。这个活儿,玩起泥巴来满身泥水,烧起窑来烧人皮、烤人肉。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再干这个又苦又累的活儿了。祖辈留下的这宝贝活儿,谢景岭独守了多年,现在要传下去,难了!”村民王存如走过来说:“这几年,老谢最愁的是没有钱,全家老小都泡在这里,利润越来越微薄,一年最多挣万把块钱。手里没有本钱投了,村庄连同民窑也要一同搬迁,烧窑的活儿只得停下来。”
等了大半天,太阳渐渐西坠,“满脸尘灰烟火色”的谢景岭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来。他说:“不管怎样也不能让祖传的手艺灭绝,不然咱愧对祖先!好在不少人还挂念着,临沂艺术馆的王滨先生三天两头地来电话询问。”
坐在窑前,记者拨通了王滨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说:“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现在,陶瓷生产由手工作业变成机械化大生产,老字号民窑正奄奄一息,古老的制陶工艺面临着人去艺绝的境地,谢景岭已是这民窑孤零零的守望者。我正在四处奔波呼吁,想筹建一个民窑博物馆,把祖辈制陶工艺全套复制出来,让人们知道,‘鲁南瓷都’是怎样发源、起步的!”
本报记者 邢兆远
位于鲁南的前崔庄村,令人神牵梦绕。12年前,记者随著名画家韩美林来到这里,在一个个馒头状的民窑前,领略到传统陶艺的魅力。一年后,在“韩美林艺术展”上,又惊喜地欣赏到韩美林与这里的陶瓷艺人谢景岭共同创作、烧制的48件形态各异的作品。尤其是名为“二龙戏珠”的砂壶格外诱人:龙头为壶嘴,龙尾作壶把,珠儿含在龙嘴里,造型逼真,活龙活现。
时过境迁,前崔庄村的民窑现状如何?9月5日,记者又来到这“鲁南瓷都”的发源地,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两座小民窑孤零零趴在断壁残垣中,一条小狗在乱石、杂草、碎瓷片中跑来跑去……一片荒凉凄惨景象。老窑工谢景岭在哪里?找了半天也不知去向。
在村头,记者遇见70岁的村民老盖,唠起村里的民窑,老人说:“当年,俺这里的民窑可是远近闻名,家家都有作坊。你别看这里烧出的砂壶样子粗糙,可它养花不烂根,烧水味道甜,三伏天熬粥放上三天也不会变味。谢景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把祖传的手艺鼓捣神了。这个活儿,玩起泥巴来满身泥水,烧起窑来烧人皮、烤人肉。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再干这个又苦又累的活儿了。祖辈留下的这宝贝活儿,谢景岭独守了多年,现在要传下去,难了!”村民王存如走过来说:“这几年,老谢最愁的是没有钱,全家老小都泡在这里,利润越来越微薄,一年最多挣万把块钱。手里没有本钱投了,村庄连同民窑也要一同搬迁,烧窑的活儿只得停下来。”
等了大半天,太阳渐渐西坠,“满脸尘灰烟火色”的谢景岭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来。他说:“不管怎样也不能让祖传的手艺灭绝,不然咱愧对祖先!好在不少人还挂念着,临沂艺术馆的王滨先生三天两头地来电话询问。”
坐在窑前,记者拨通了王滨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说:“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现在,陶瓷生产由手工作业变成机械化大生产,老字号民窑正奄奄一息,古老的制陶工艺面临着人去艺绝的境地,谢景岭已是这民窑孤零零的守望者。我正在四处奔波呼吁,想筹建一个民窑博物馆,把祖辈制陶工艺全套复制出来,让人们知道,‘鲁南瓷都’是怎样发源、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