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吧里的小“陶饭”

在自制的陶器上写下祝语

陶器,成了快乐的载体。
核心提示
自从看过《人鬼情未了》,就一直对陶艺有一种特别的向往。一团黏糊糊的陶土经人手的一番揉搓,便似有了灵魂,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个古朴质拙的陶器。
不经意间,于郑州的闹市中欣喜地发现了一个个隐藏极好的陶吧,更发现了一群陶艺爱好者,圈内人士自称“陶饭”。在众多的DIY项目中,陶艺被称为“贵族”。
手制的陶,散发着自然素净的气息,让我们找一个空闲时间,一起体会一种闲情,寻找一份雅致,回归一丝童真。
新词解释
“陶饭”
“饭”为英语“fans”的谐音省略,意为狂热的喜爱。“陶饭”也就是手工陶艺的喜爱者。
陶吧情景
“陶饭”聚集,陶吧成了“手工艺术交流中心”
在农业路宝龙广场内的一家陶吧里,琳琅满目的陶艺DIY手工艺品摆在橱窗里,完全没有从机械模出来的单调,手划的色条,也没有了机印上去的乏味,好看、有趣得让人爱不释手。这些独特好看的作品像一双双摇摆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你的注意。再加上店内的轻音乐,一股雅致的气息油然而生。
店长赵娜告诉记者,小店登记在册的会员有100余人,“现在这里俨然成为一个手工艺术的交流中心。”赵娜说,这里聚集着各路艺术家、玩家、爱好者,有时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艺术交流、聚会活动,陶吧为其提供技术交流、培训、原材料工具交易平台。
她透露,陶艺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项目,做出的成品多数会送给亲朋好友,很多是即将结婚的人。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资深“陶饭”徐伟和王玲。25岁的徐伟是名室内装潢设计师,玩陶艺已经有5年了,算是资深“陶饭”,王玲在男友的带领下开始接触陶艺,没想到接触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平时有空的时候她都会来这间温馨的陶吧制作学习,至今也有1年半的“陶龄”了。
制陶情怀
钟情制陶,把手工当成一种生活态度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这首《我侬词》完美地将陶塑与爱连在一起,另外,我觉得手工亦是种生活态度,我很喜欢。”“陶饭”王玲说。
徐伟将手覆在女友手上,两人一起在缓缓旋转的陶盘上给泥坯塑形,娴熟的手法吸引了大批观众。“做陶艺是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需要耐心、技巧以及一点审美品位。而且这个活动似乎非常适合两个人一起做,大家还记得《人鬼情未了》里的经典桥段吧?”“不知道啊!”“什么?不知道?童鞋(同学)你太年轻了……”徐伟打趣的话,引起全场一片哄笑。“陶饭”们的谈吐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大家有说有笑,谈着各自的经历和人生。
看着徐伟不一会儿便塑出个别致的花瓶,感觉没啥技术含量的样子,记者不禁手痒,自信满满的向店长要了块陶泥,一台拉胚机,结果悲催了,哪有那么简单!当手接触到这块泥时,不是跑偏了,就是水蘸多了,陶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摊”,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不过嗅着泥土的芳香,远离城市的喧哗,那份独有的浪漫情怀,让人着迷与陶醉。摸着细腻的陶泥,感觉它在手中的变化,真的很享受,很放松,很开心。
“陶饭”类型
生手也能做陶器,陶吧里不乏小“陶饭”
走进二七商圈内的一个陶吧,仿佛不经意间走进了文明的源头。记者见到了店主郭富明,他拥有这家手工艺术沙龙,项目包括陶艺DIY、数码油画、创意软陶DIY、果冻蜡、丝网花、手模印等,处处都充满新意与温馨。“在我这里陶艺会员已有300多名了,做一次陶艺价格在25到45元不等。”郭老师说,他希望每个顾客都能在这里,凭借自己的灵感和喜好,与艺术发生一场艳遇。记者到访此地时,正有三三两两的“陶饭”围着陶盘,努力奋斗。
黑色的杯体,明艳的祝语跃然其上,19岁的“陶饭”黄玉婉,正一手托着只精巧的杯子,一手拿着画笔往上添彩,浑然不觉白净的双手已沾染上了颜料。只有6岁的喆喆坐在小凳上,双手托着下巴犯难:“我想做个礼物送给爷爷,可是做什么好呢?”妈妈提醒他说:“爷爷平时最喜欢干什么啊?”喆喆想了想说:“就做个烟灰缸吧!爷爷平时最爱抽烟啦!”
可当郭富明递过陶土时,小朋友先是吃了一惊:“咦?怎么是白色的?为啥不是黑的?”喆喆妈也面露难色:“然后怎么办?能帮帮他吗?”郭富明摇了摇头说:“我做的话这个礼物就没有意义了,但我可以教你和孩子。”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捏塑、拉坯到制成,一切进行得还算顺利。做完后,喆喆端详着自己和妈妈联手打造的杰作,却还嫌设计不够丰满,于是又在烟缸内刻上一行“喆喆和妈妈送给爷爷的礼物”的字。字虽写得歪歪扭扭,却充满了童趣,十分可爱。
快乐体验
捏泥、做坯……亲身体验才享更多乐趣
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制作,喆喆终于做出了给爷爷的礼物,妈妈自叹这是“逼出来”的成果:“童年,是和泥土最亲近的年代。长大成人后,为了适应所谓的行为规范,玩泥巴的乐趣已随梦想渐行渐远。即使现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之中,也对泥土多了几分生疏。孩子以前从没做过手工类的东西,现在居然能做陶器了!”
“做陶器应该从最基本的素坯做起,捏泥巴也是一道很有意思的工序。只是素坯对于一点基础也没的人来说难度太高了。这不是杯子、碗做出来歪歪斜斜缺棱少角的问题,而是根本不能成形,忙一下午可能什么都没做成。但一旦通过引导,激发了人们对手工艺术的参与和体验,让人们的压力得到缓解、表现欲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潜力得到开发、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却是每个‘陶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郭富明说。
一件件陶艺品从泥状渐渐成形的过程中,与家人共同体验创意手工的乐趣,在开心玩乐的同时增长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陶器,成了凝聚全家人幸福温情时光的载体。
制陶追求
陶冶情操
铸就自己的“创意王国”
提起陶器,总能让人嗅到远古时代的某种气息,在土褐色的粗犷外形里,扩张出生命本来的张力。记者在郑州市内走访了几家陶艺DIY手工店,发现这些店面大多不大,但装修都比较精致。随着陶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不再只是白领小资们的雅致休闲,而是更大众化的个性原创,朋友间送礼、装点家居,小朋友学习玩乐,中学生制陶功课,成人的休闲创作,都给陶艺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元素。
“制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自然不在话下,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创作过程,表达的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与想象,印记着各人的激情与思想。”店主小雯是位小学老师,因为自己喜欢陶艺,便开了家店面。她告诉记者,“陶饭”们可以通过陶的肢体“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想象。“除了常见的杯子、碗碟、花瓶,很多人都会做一些独特的陶器。”
有人将陶泥做成一颗心,分成两半,情侣双方各持一半;一位小男孩则做了一个葫芦,画上藤条和笑脸,便管它叫精灵;有些情侣或者夫妇都会在某些纪念日的时候,到陶吧一起做个陶瓷作为纪念……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小心思、小心意,使手中的物品透着一点小情调。有些中学生甚至是来做陶艺功课的。等到成形的作品充分干燥后,就到了上色这个步骤了。这个工序是随心所欲的,自己想上哪种颜色就上哪种颜色,如果实在不知道上哪种色彩或者画什么图案的话,陶吧里也有成品和书籍可供参考。再耐心等上几天,一件从思想到物质都真正属于自己的陶制品就面世了。做几件陶器饰物,或赠送亲友,或装饰家居,绝无雷同。
当厌倦了都市的生活,不妨在闲暇之余体验与泥土接触的乐趣,加入到“陶饭”的队伍中。让我们挽起袖子,分享质朴,体验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