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泽正在创作陶瓷书法
我不懂书法,但喜欢邵华泽的字,字里行间浸透着严谨与稳重,干什么事都少不了这种精神。
虽说年轻,但笔者和邵老也算是忘年交。一来二往,相识已有五六载,最近一次见面是在景德镇的一次笔会上。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风尘仆仆从北京来到景德镇,自然不是旅游这么简单。他虽说不是第一次来景,但和上一回也已相隔12年有余。若不是为家乡淳安千岛湖艺术馆的开馆进行陶瓷书法创作,邵老恐怕至今也无缘见到自己为景德镇雕塑瓷厂大门题写的“艺术瑰宝”四字。
“梅花香自苦寒来”、“仁者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抒怀”……眼前尽是雄浑有力,不拘一格的佳作,而且还是写在瓷瓶瓷板之上。书法是“纸上音乐和舞蹈的体现”,陶瓷则是泥土与炉火交织的艺术,这一软一硬带有中国古典神韵的两种艺术,在邵老的腕底完美结合。当得知景德镇在今年瓷博会期间要举办“首届全国陶瓷书法作品展”时,他幽默地说:“我在陶瓷上写了20多年的书法,总算碰到首届陶瓷书法展了,真是不虚此行。”
既然是笔会,自然少不了挥毫泼墨,相互切磋。我有幸成为了邵老的“书童”,在他身边倒墨、割纸、抢眼、洗笔……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三天下来,真有胜读十年书之感。且不说学到了很多文言警句,单说“抢眼”这一个词,用在书法创作上,我就是第一次接触。“快,抢眼!”邵老平日语速不快,但每当在宣纸上写字有“眼”要抢时,他会迅速示意站在一旁的我赶紧用干纸吸墨,以确保抢眼成功。“启功先生跟我说过,书法不是表演。但是一幅书法作品,有眼和没眼,相差是很大的,我甚至可以停下来让你‘抢’。”邵老说,有“眼”的书法作品更有灵气,也更富生命。
作为记者眼里的总编,学生心里的博导,士兵眼中的将军,官员心中的领导,尽管邵老每次出行都很低调,但所到之处总少不了慕名拜访者,求字者更是络绎不绝。年轻时的军旅生涯为他日后高负荷的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底子,在景德镇创作的几天时间里,邵老经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我这个“书童”都觉得四肢酸软了,他却始终纹丝不动,不折不扣地写好每一幅字。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舒立洪自己点题,希望邵老为其书写“不争为自知,闲逸因守道”的句子以作自省,邵老愉快地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即兴创作,并对其有如此境界大加赞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翌日早餐时,邵老突然提起题字之事,“我昨晚想了一夜,送给舒大师的句子需要调整下,应该改为‘不争因自知,闲逸为守道’,‘因’在‘为’之前,这样更准确。”或许舒立洪做梦也没想到,邵老会为送给自己的一幅小字而推敲一整晚。“以前做报纸,推敲文字推敲惯了,而且这个字送给人家,是经常要挂的,明知有错,不改过来多别扭。”话罢,邵老急匆匆地来到创作室,伏案写下了“不争因自知,闲逸为守道”,并嘱咐身边工作人员尽快将修改后的作品转交给舒立洪本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严谨和谦虚。
“新松恨不高千尺。”这是邵老在笔会上写下的一句。徜徉在邵老的书法作品里,可以清心明志,淡却名利。此刻,作为新闻界的晚辈,除了敬之佩之,剩下的也只有砥砺前行。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辜负老人对我等晚辈寄予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