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陶瓷老街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一出车站就有免费公共巴士来接你,然后带着你到必游之处转悠一圈,是不是很爽?!这等好事让我在莺歌碰到了。离台北市约1小时火车车程的“莺歌”是个著名的陶瓷小镇。
从台北开往新竹方向的区间列车下来,沿着电扶梯从地下徐徐升上地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假日服务台”,一位银发及耳的慈祥老太太笑眯眯地站在柜台后面,见我上前询问,热情极了,她就是土生土长的莺歌人吴丽莺,因为热爱家乡热心公益,退休后到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当志工,一当就是六年。而陶博馆里与她一样在为莺歌游客服务的志工有200多位。吴丽莺指着地图为我详细介绍莺歌概貌,让初来乍到的我一下子就能够心中有数。而后又告诉车站门口有新北市政府派出的833路假日免费观光巴士,沿途经过陶博馆、陶瓷老街等重要景点,每半小时发车一次。
一点都无须操心,抬腿登上整洁明亮空调充足的巴士,莺歌之行愉快起航。导游员小王给每位乘客发一份文字材料并介绍沿途风貌,“各位贵宾请看向右边车窗,那山上斜坡是不是有一块长得像鹰的巨石,那就是有名的‘鹦哥石’。相传明末清初三峡莺歌地区有一只鹦哥与一只鸢鸟盘踞对峙,吐雾吃人,直到郑成功炮轰大鸟,两鸟颈断身亡,化为巨石,才云开雾散,莺歌地名就由山上奇石而来……”小王是位在文化部门供职的年轻人,每个周末都到观光巴士上当义务导游员。我问他同样的车坐了无数遍,同样的风景介绍了无数遍,不会感到厌倦吗?“怎么会?莺歌小而淳朴,沿途青山绿地百看不厌,而且每次都能与新的游客互动,感觉很新鲜,周末在这里服务比躺在家里睡懒觉有意义多了。”末了小王又告诉大家,“其实郑成功未必真的到过北台湾地区,郑成功射莺之说尚存疑问,但台湾人很喜欢将各种传说故事与郑成功扯上关系,因为这位福建人对台湾影响太大了!”
车子缓缓而行,小王的介绍徐徐展开……原来早在1805年,莺歌的土壤就被发现适合捏制陶瓷,当地又出产煤矿,适以烧窑,加上拥有水路与铁路运输的便利,陶瓷业应运而生,最兴盛时厂家达上千家,林立烟囱吐出的滚滚浓烟将整个小镇染成“黑乡”,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改用瓦斯窑后,环境才得以改善。大约又过了20年,以莺歌为代表的台湾陶瓷产业渐入佳境,各厂商先是以代工起家,建立起良好的生产技术与质量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厂商因应时代的潮流转型,注重产品研发设计,进而成功地建立起品牌形象,那些声名在外的莺歌陶艺家决不会因为作品好卖就成批地制造生产,使之变成俗气的“行货”,而总是依据灵感精工细作出“独一个”,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将品质声誉视若生命用心维护。
为了永续发展陶瓷产业,莺歌积极参与国际陶瓷博览会、举办陶瓷嘉年华活动,并成立陶艺学校,强调师徒传承,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与推广,如今莺歌人“点土成金”的成就已得到海内外的肯定,莺歌被誉为“台湾景德镇”。
时间在导游小王娓娓叙述中悄然而逝,当833观光旅游巴士停在陶瓷老街街口时正当中午时分,台湾夏末的太阳仍然炙热,但这并不影响满街游人的兴致。街两侧陶瓷艺品店不计其数,咿咿呜呜的陶笛声时断时续,看热闹或看门道的人不停地进进出出。我发觉,在莺歌逛陶瓷店参观与购买的成分各半,你看那些装潢雅致的店面,本身就像一个小型的展览馆,摆设其间的各种陶瓷工艺品做工精致且富有文化品位与创意设计感,每个杯盘碗盏都既是实用的家居用品也是可供欣赏的艺术品。店家也不会急功近利地追着你推销产品,而是和善地招呼一声“随便看看”,尔后气定神闲地守在店堂一隅,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你慢慢挑选赏玩,时光就这般愉快地流转……
莺歌陶瓷虽多,但绝多不过江西景德镇,也多不过福建德化;莺歌大做旅游文章,但它只是新北市辖下的一个区,旅游资源终究有限。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却声名远播,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台北市民周末登山郊游的热门景点。如此成功营销的秘诀何在?我想,在于当地政府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精心策划周到服务,让游客来此感到方便舒心;在于全体莺歌人不遗余力地打造品牌、保护品牌,让消费者不会后悔上当,在赏心悦目的购物体验中记住莺歌,并将它的名字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