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陶瓷卫浴行业来说是个极其低沉的年份,不仅如此,各种重创相继而来,不少中小陶瓷企业难以支撑。而较大的企业则在应对各种危机,希望能顺利度过难关。一些陶瓷企业因为欧盟的惩罚性关税过高而打算放弃欧洲市场,如此一来,丢失的市场也将使整个行业的利润急剧下滑。
遭遇严寒原因何在
进入2011年,(也有说法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佛山陶瓷自2008年之后再度遭遇“严寒”。今年上半年以来,光人流量就要比去年同期下降至少一半。至于市场内厂家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比去年同期下降至少两三成。今年企业的多个产区都停产,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都很不理想,直接导致多条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很多员工轮休,只能领取基本工资。
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自去年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行业以来,佛山的陶瓷业便大受影响,使得很多企业销量剧减,今年也缺乏大型基建项目的刺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第二是国外环境的变化。根据陶瓷工业协会的数据,整个行业的收入至少有三四成是来自于出口。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佛山陶瓷对欧盟出口总值为1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5%。自去年以来,中国的陶瓷接连遭到欧盟、韩国、阿根廷和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诉讼。中东地区本是佛山陶瓷业的重要销售区域,今年局势动荡,很多中东的客户要么撤销订单要么根本失去了联系。再有人民币今年升值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佛山陶瓷业遭到重创。
2009年,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里面有很大一块是投向基建,与之直接相关的陶瓷业受益匪浅,企业也得以通过内需来弥补出口的损失。而今,这种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机制不复存在了,众多陶瓷企业面对的是严酷的经济冬天。
部分陶企将放弃欧洲市场
欧盟市场只占中国陶瓷出口市场的一小部分,中国陶企出口欧盟的产品只占其生产总量的1%,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对个别企业来说,是严重的。但对于整个佛山陶瓷行业来说,影响并不大。欧盟影响佛山的出口量大概是3000万平方米,这样的数量是不至于会让陶瓷行业有灭顶之灾的。”
据了解,今年2月,欧盟就开始发起对中国瓷砖的反倾销调查,并于3月份初步确定向中国瓷砖征收高达73%的惩罚性临时关税,而该案涉案佛山企业超过200家。虽然佛山陶瓷企业一直在通过积极应诉、无损害抗辩和听证会等一系列方式希望降低关税,但是仍然没能大幅度下降税率。
如此高的税率,欧洲市场基本没得做了。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对很多佛山陶瓷企业来说是重创,已经有不少企业放弃欧洲市场了。而由于接连的反倾销调查,对于佛山陶瓷企业的打击十分大,有的企业会选择在越南等地建厂,从而规避反倾销,但是成本实在太高。
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案的终裁结果,比初裁的73%仅下降3点多,对陶企来说仍然是重创。部分陶企已经开始考虑放弃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