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梅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所有文物,都是1949年国民党当局从大陆迁往台湾时精挑细选后带走的,是中国清朝历代皇帝所搜罗的近千年来最珍贵的文物典藏精品。台北“故宫”中到底都珍藏了哪些瓷器国宝?这些“国宝中的国宝”到底是什么样?珍贵到何种程度?大陆“故宫博物院”又有何镇馆之宝?正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元代瓷器博物馆(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广场7号楼)举办的与故宫斗艳 世界博文艺术精品展,为人们揭开了这一充满魅力的悬念。让内蒙古人民享受“纹饰之美”、“工艺之美”、“釉色之美”、“形制之美”的国中珍瓷,把我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重现观众眼前。
一宫文物分两岸
故宫博物院从创办开始,历经了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经费困难等多方面的困难。到了20世纪30年代,正当故宫博物院各种工作正常开展时,日寇侵华,抗战爆发。为了保护国宝,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万里大迁徙”。从1933年到1944年,故宫1.3万多箱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图书历经11年,行程万余里,一迁上海、二迁南京、三迁西南大后方,在日寇侵华期间,全中国文物损失惨重,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都无大的损失。
抗战胜利后,民国窗体顶端国民
政府鉴于当时的政局,在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间,分三次将存放于南京的文物精品迁移至台湾,从此中华瑰宝被迫天各一方,造成了“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局面。至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布成立,也正是从那天起,中国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
“有宫无宝”与“有宝无宫”
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对大陆绝大多数民众来说,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无数国宝奇珍,不得其详。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北京故宫有宫无宝,台北‘故宫’有宝无宫”,这种说法尽管不无偏颇,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形象地说明了台北“故宫”所藏珍宝之多,级别之高。当时全程参与文物南迁的那志良先生在日记中写道:“迁台文物以数量计,自然仅有南迁箱数的四分之一;但若以质计,则南迁文物中的精华,都已运来台湾了。”以瓷器为例,迁至台湾的数量是17934件,数量虽然不多,但每一件都是同类中的极品,国宝中的国宝。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后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过去在史料中、课本中了解到的,却未曾谋面的艺术珍品,比如:宋代定窑的婴儿枕、大明成化瓷。
此次举办的与故宫斗艳 世界博文艺术精品展共有50余件珍品,许多都是从《天下收藏》等栏目藏家手中征集的精品,精品展中文物对比件有8件目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12件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次展品对比中国瓷器收藏最高水准的两岸故宫博物院瓷器一点都不逊色,在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元明清时期的精品文物方面,此次精品展中更有海内外收藏界视为至宝的元、明、清青花瓷器亮相,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以及粉彩构成了精品展的两大亮点。
国宝珍瓷中,目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每一件都有着奇巧优美的器形和精美的纹饰图案,这些器形和纹饰在台湾绝少露面,在大陆更是从来无人见过。比如:大明崇祯年八楞瓶,是镇院之宝,器形雄硕,工艺精湛,就造型而言,这种八棱均分、工整稳健的形态也是中国历代瓷器中所少见的。还有如大明宣德青花大盘,元代湖田窑鼓式瓶,元代秘色瓷,元青花高足杯,元代釉里红梅瓶,大明成化青花碗等等,个个瓷中珍品。
展览从9月20日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元代瓷器博物馆(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广场7号楼)举行,欢迎鉴赏。本报独家探报:同期更有瓷器专题讲座和古玩鉴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