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讯 记者吴跃军报道:9月22日,千岛湖艺术馆在浙江省淳安县正式开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向故乡捐赠的300余件书法、摄影等艺术精品,从此安身千岛湖畔,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亲密对话。景德镇瓷板画,婺源歙砚等一批具有鲜明江西元素的作品也被摆在了艺术馆显眼的位置,受到游客青睐。
歙砚“愚公移山”受热捧
走进邵华泽书法艺术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千岛湖水秀天下”七个大字,“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鹰击长空 鱼翔潜底”……穿过一幅幅端庄秀丽的书法作品,展厅正中一块硕大的歙砚引来无数游客围观。这是一方由邵华泽和安徽砚雕大师刘明学联合创作的婺源歙砚,上面除了雕有邵华泽撰写的“愚公移山”四个字,还有一幅栩栩如生的“愚公移山”图,令人过目难忘。据了解,这方砚台产自江西婺源大畈村,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都堪称一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艺术价值。
景德镇瓷板画“板”上争鸣
和歙砚一样,同样受到参观者热捧的还有来自江西景德镇的“瓷板画”。虽然当天同时展出的还有德化白瓷、龙泉青瓷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瓷器,但展馆内的挂件却以景德镇的瓷板画居多。“福寿康宁”是邵华泽联合景德镇粉彩陶瓷研究院院长王寿霖创作的一幅作品,开馆当天,一位夏姓游客在这幅作品前流连忘返,百看不厌。他告诉记者,一看到作品,就被它的灵气所触动,轻薄的瓷板,沉着的笔墨,令人倍感通透、清心。就连长年和陶瓷打交道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张柏清看后也表示:“这些作品是邵华泽老先生和景德镇陶瓷大师们的精神交融,他们的集体展出,不仅丰富了展品的形式与内容,也增进了艺术效果,更把景德镇瓷板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令人回味。”
“赣州晚报”将在艺术馆永久展出
作为新闻界的老前辈,邵华泽创作了许多和新闻息息相关的书法艺术精品。当天展出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是他给各媒体题写的报(刊)头,很多都是首次展出。令参观者意想不到的是,“环球时报”、“证券时报”、“新闻战线”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报(刊)头都是出自邵华泽之手。浏览展出的各类报刊作品,忽然发现一张“赣州晚报”和“环球时报”、“三峡都市报”陈列在一起,令记者倍感亲切。据悉,这张由邵华泽题写报头的“赣州晚报”将和馆内现已展出的其他作品一道永久展出,供游客参观。
千岛湖艺术馆相关资料——
千岛湖艺术馆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按照“简洁、大方、古朴、精致”的要求,由权威艺术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用于永久陈列、展览、研究邵华泽艺术作品。邵华泽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和艺术创作工作,创作积累了大量的书法、摄影、木刻等艺术作品,他决定把自己创作的书法及其延伸作品,无偿奉献给千岛湖艺术馆。该馆共有2层,设立了2个展示厅。一楼以陈列摄影作品为主,二楼以书法及书法延伸作品陈列为主。展览分书法部分、瓷器部分、综合部分和其它4个展示单元,有书法、木刻、瓷器作品、金箔画作、脱胎漆器作品等。
千岛湖艺术馆前言节选
60年前,邵华泽先生怀揣理想,走出偏僻的小山村。他既不沾沾于天赋聪颖,也不戚戚于出身寒素,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坚韧地走向成功者的行列。悠悠岁月流逝,而今,他带着一世风霜和赤子之心,将自己精心创作的艺术珍品献给家乡父老。如诗如画的千岛湖又增添一道人文风采,绵延不绝的青溪水又焕发出新的艺术神韵,勤劳智慧的淳安人又多了一处享受文化熏陶的胜地。
邵华泽先生戎马半生,长期从事理论工作和新闻工作。他于繁忙的公务之余,在书法和摄影两个艺术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的书法,幼承家学,甚得真传,其父为淳安书法大家邵宗伯先生。他自碑帖而入,寻根探源,悟玄机而得道;又以当代名家为师,取法乎上,广汲博取而自成一家。其书法圆融浑厚、遒劲雄苍、清秀悦目。数十年间,他笔寄情结,墨寓物意,书造万象,创作了许多艺术精湛的作品,有的被海内外艺术馆及书法爱好者收藏。
他的摄影自执掌《人民日报》开始。他力倡重视新闻图片,而且边学习边实践,背起相机,率先垂范。他利用率团出访机会,捕捉世象,足迹遍于五洲。他的作品,以心灵感知世界,以图像传递心声,记录文明,赞美和平,增进友谊。他的摄影佳作,具有新闻的敏锐力、理性的剖析力和艺术的感染力,散发出一种永不被生活的砺石所磨灭的热情、爽朗和乐观。
他还与当代一流的艺术家精诚合作,将自己的书法艺术与传统的绘画、木雕、陶瓷、竹编、刺绣、脱胎漆器、藏书票等制作工艺巧妙融合,创造出珠联璧合的艺术精品,丰富了展品的形式与内容,增进了艺术效果。
邵华泽先生一生丰富多彩。他以不懈的努力,超常的勤奋,充满智慧的实践,从山村小童到将军、新闻界领军人物和艺术家,其不凡经历及人生经验是一笔可供家乡人民同享的精神财富。
李白《清溪行》诗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煌煌淳安,人杰地灵;悠悠青溪,波光潋滟。山高以养育万物,水长则滋润群贤。浙西山水敞开怀抱欢迎所有为国家与民族作出贡献的淳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