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这碗在我家一直装着猪油。当时只知道它很特别,从里到外,布满了纹路,像是整个碗开满了裂缝。
小时候在乡下,我们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在堂屋和厨房之间,是一个不大的院子,每天烧菜的时候,就见外婆从堂屋的供柜里,端出盛着猪油的那个碗,去前面的厨房里,炒完菜,又把那碗猪油端到堂屋的供柜里放好。这样的情景,每天见到,贯穿我的整个童年,所以我对那只碗,印象不是一般的深。
后来我读书到外地,工作也在城市里,回家次数渐少。这期间,我开始对收藏有了兴趣,买了不少相关收藏的书和杂志,可以说有了一定的收藏知识,也认识了一些兴趣相投的藏友。一天某位藏友问我乡下老家有无古玩之类的东西,我茅塞顿开,突然之间想到了外婆使用多年的那个碗。
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赶到乡下,当听闻我要看看那个碗时,年岁已高的外婆,也来了兴致,和我说起了它的来历。原来,它是当年外婆出嫁时,娘家送的陪嫁品,很有些年头了,应该算是一件古董了。不过没拿它当回事,几十年了,一直就用它盛猪油。
当听说我对收藏感兴趣时,外婆笑了,乐呵呵地说:“拿去吧,它一定比盛猪油有用得多。”我喜出望外,当外婆把清洗干净的碗递给我时,我两眼放光,因为这时候的我,已经对古玩有了不少了解。
我用比较专业的眼光再次审视这个碗,看出了不少门道。这只碗,从外观上看,是哥窑瓷无疑。碗敞口,高约7厘米,碗口直径约18厘米,碗底直径约5厘米,胎色铁褐,胎体坚密,厚重,造型别致有趣,碗口有六个“豁口”,那是六瓣葵口,碗内外遍布“裂纹”,那就是哥窑瓷器特有的“金丝铁线”。
凭我仅有的收藏知识,还不能确定它是五大名窑之一的真正宋代哥窑瓷,还是后来的仿哥窑瓷。回来后,我向本地一个行家请教,行家鉴定为“清雍正仿哥窑粉青釉碗”。行家说,虽是仿哥窑,但水平极高,可以乱真。瓷胎为铁灰色,釉质光润,只是“金丝铁线”与宋哥窑有些差别,开片不那么细碎,开片中铁线较多,金丝较少,其开片纹路少见宋釉开片在较小的区域内仍旧曲折变化的状态。
尽管不是珍稀的宋哥窑瓷,但雍正仿哥窑瓷器,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这只装了很多年猪油的哥窑碗,总算正式摆到了我的收藏架上,成为我喜爱的一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