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打眼容易捡漏难”,难就难在古玩的真假难辨。眼力好的,能淘到看似普通却价值千万的宝贝;眼力差的,就算倾家荡产买回的“古董”也一文不值。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藏家、爱好者,本报隆重推出“江南鉴宝”栏目,免费为您的藏品进行鉴定。我们有着最资深、最权威的文物鉴定专家团为您授业解惑,同时帮您的宝物“验明正身”,评说市场价值。
本期鉴宝专家汤良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副秘书长、陶瓷鉴定小组成员
藏宝人:福建省福安市 寿先生
藏品名称:明代晚期民窑青花碗
藏品尺寸:高4.6厘米 口径24厘米 底足12.2厘米
藏宝心得:此藏品为本人几年前购得,面部口沿有残,最大处2×1厘米,最小处1×0.5厘米,共4处,另有2条冲口裂纹。个人感觉胎体厚重。
藏宝人估价:2000元
专家点评:从照片看,此碗为福建当地窑口生产的民窑青花瓷,碗背面的兰花,画得生动、奔放,有简约、粗朴之美,只可惜碗上有残。但作为同时期青花瓷器的标本,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家估价:800-1000元
鉴定知识:晚明器物大多是日用品,少数是陈设艺术品。装饰花纹的内容很多,减少了官窑器纯粹表达皇帝意志的规范图案,出现了活泼的草虫图和各类花鸟等动物纹饰,如蟋蟀、飞蝶、兰花、鹦鹉、牛、羊、虎、猫、鱼、虾等,还有山水景物、人物戏曲故事。在瓷器的绘画上,由于广泛采用混水和晕染技法,多有大写意的情趣,笔意潇洒酣畅,虽着笔不多,但艺术效果不凡。大体上说,青花釉色相对淡雅,人物也好、花鸟也好,均画得比较自然飘逸。明代民窑青花瓷上,各个时期均有常见的纹饰题材,有的纹饰特征是某一时期所特有的,属于典型纹饰,有的纹饰虽然延续几个朝代,但形态特征与布局特点已经发生变化。同时,从明代早期到晚期,青花纹饰的绘画方法也有显著变化,这是分期断代的依据之一。
鉴宝热线: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chn333@163.com)和寄信的方式(南京市湖南路181号开元大厦20楼大江南收藏)将您的藏品照片发送至本报(请在信封上注明“鉴宝”。备注:请您标明藏品尺寸,同时简述您的收藏经历、藏品介绍。如果是瓷器,要拍底足、款以及口沿的细部特征)。